第四十一章 對壘(1 / 2)

圍點打援,曹操有一套啊,如意算盤打的不錯。也罷,魚就魚了,究竟是魚死還是網破,總得較量較量才知道,難不成現在逃回去啊。

經過龐統的解釋,殷丞不再替柳蜚擔心,也算減少可不少麻煩。隨後的幾天,殷丞耐心地等待著高順、李嚴大軍的到來。

正如之前的預料,曹仁和夏侯淵要比高順、李嚴先到。曹仁的兩萬大軍在安城和宜春之間建了一個大營,護衛著安城的西麵;徐晃自安城出兵,在安城與新蔡之間的汝水南岸建了一大一小兩個營寨;夏侯淵到來後並沒有渡過汝水,而是在汝水北岸建立了一大兩小三座營寨,和徐晃一南一北徹底切斷了殷丞和柳蜚之間的聯絡。

看了曹軍布陣情況,殷丞隻感到頭皮發脹。曹軍這樣的布兵方式,對殷丞的壓力並不很大,可殷丞想要迎回柳蜚,則就成了天方夜譚。

別看殷丞本人將去新息,可他的兵力布置卻是西重東輕,主攻方向也是高順這裏,原因很簡單,他最有戰鬥力的外軍在高順麾下。殷丞定的計劃是新息和曹操正戰,吸引曹軍注意力;安陽的李嚴以守為主,目的是保證新息和義陽能正常聯絡;而義陽高順的兵馬則分成數股,不間斷地往曹軍側後滲透,運氣好的話也許能夠潛往固始和柳蜚彙合,然後前後夾擊突破徐晃防線。

現在曹軍不但在宜春留下了曹仁的兩萬大軍,使得高順的滲透變得艱難起來,而且並沒有全軍駐紮於汝水南邊。這樣一來,即便高順和柳蜚彙合了,在突破安城至新蔡防線時,還得先攻破曹軍汝水北大營,這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殷丞問計於群臣,這次連龐統也隻能無奈地搖頭,看來殷丞是不得不陪曹操來場豪賭了。雖然無法破除曹操布下的這個局,可為了增加勝算,龐統、陳宮等謀士還是提了不少建議。

高順、李嚴在一兩日內就能攻占義陽、安陽,漢中、永安的後續兵馬也已整裝待發,殷丞對這些後續兵馬做了部分調整。永安的四萬五千人馬至江陵後分成兩路,一路一萬五千人開赴安陽聽候李嚴調度,剩餘的三萬則趕往新息,由殷丞親自指揮。漢中的外軍隻調胡佐軍前往義陽,蹬萍軍繼續留在漢中訓練,原張任的漢中兵馬抽調五萬隨胡佐軍一通東進義陽。除了益州的兩路援軍,殷丞還讓項書繼續抽調江東兵馬前往新息,令他帳下的江東本部增加到五萬。

隨後幾日,高順、李嚴才剛占據義陽、安陽,淮北鷹候再次送來探報,曹操自許昌親提大軍南下,前鋒已過召陵。看著鷹候報來的曹軍陣容,殷丞等人再次心動過速。

此次隨曹操一起南下的有,一萬虎豹騎、四萬重甲近衛軍、兩萬弩兵、四萬弓兵、十萬精銳步卒、五萬由韓遂西涼鐵騎改編而成的精銳輕騎兵,總兵力達到二十六萬,號稱五十萬大軍。雖然五十萬隻是號稱,可加上安城現有的九萬多兵馬,曹操的總兵力也有三十五萬強。相比之下,殷丞的兵馬全部到齊也隻有一十七萬左右,足足少了一半。

再看將領方麵,曹操不單全軍出動,手下猛將也傾巢而來。前鋒張燕、朱靈、李通、呂常;左軍滿寵、蔡陽、牛金、臧霸;右軍曹洪、曹真、賈逵、車胄、魏續;後軍荀攸、夏侯尚、高柔、楊修、王忠;中軍曹操、郭嘉、荀彧、程昱、劉曄、呂布、許褚、曹休、李典、樂進、孫禮、秦宜祿等。

一看這個架勢,殷丞知道高順那裏肯定扛不住了。安陽的李嚴和文聘隻需防衛,應該問題不大,可義陽需要頻繁出擊,而統兵大將卻隻有高順一人,其他人都留在漢中幫張任防衛夏侯惇。鑒於這種情況,殷丞連忙向義陽加派人手,趙雲、甘寧、陳武、潘璋往助高順,徐盛被派往安陽以策萬全。除了這些布置,還請求蔡瑁、蒯越引五萬荊州兵馬屯於平林。

做好這些布置後,殷丞再也無心等待,帶著黃忠、典韋等人,以及現有的兩萬五千兵馬開赴新息,與魏延彙合。

一到新息,殷丞急忙召集群臣,仔細計算著各路大軍的達到時間。漢中、永安兩路兵馬,起碼還要十五天才能全部就位,江東增調的兩萬人馬也需十來天才能趕到新息,而曹操大軍至多五天就能到來。也就是說,最少會有五天的時間,需要殷丞依靠手中現有的三萬人馬對抗曹操的三十五萬大軍,想想都覺得玄乎。

三萬對三十五萬,這城該怎麼守,那是很有講究的。新息本是汝南郡治,城牆防禦度不算太差,城四周還有一條比‘溝’大不了多少的護城河,依城死守也不是不可以。可是,當實力差距太過懸殊之際,死守城池肯定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