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李文崗(2 / 2)

“那是領著俺們打日本鬼子的英雄!”陳老爺子似乎有點不耐煩,“現在這個年輕人咋啥事都一驚一詐捏?”

“我…”鍾鬼靈也無語了,看來這個老頭子脾氣比較衝,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競選失利的緣故,總而言之還是少說話的好…

進了屋,鍾鬼靈眼睛頓時一亮,隻見這個紀念館別看外表普通,裏邊布置的還算比較專業:三間瓦房之間是相通的,其中兩間房順著牆擺了幾排玻璃櫃子,裏邊陳列著諸如搪瓷缸子、醫藥箱、毛巾、皮帶、子彈諸如此類的東西,想必是烈士的遺物,看來這個田鳳蘭烈士生前應該是幹衛生兵的;而另一間房裏則掛滿了照片,有不少似乎是解放以後拍攝的。

“俺們這個村,是革命老村,又著優良的革命傳統…”開始革命教育之後,這陳老爺子儼然換了個人,不但語調慢了,語氣也和藹了不少,看來一旦涉及到本職工作,老人還是很認真的,雖說鍾鬼靈到最後也沒弄明白這個“革命老村”到底哪傳過來的詞兒吧…

按陳老爺子的說法,華家新村原名華家村,村裏姓華的占了四分之三,解放前的村址並不在此地,就在管涔山底下,甚至還有一些村民長期居住在山裏,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曾經對管涔山一帶組織過一次規模龐大的掃蕩,由於閻錫山的軍隊抵抗不利,八路軍武工隊便開始組織村民集體轉移,而轉移的目的地便是現在的村址,臨走時,不少村民把家裏的糧食、衣物甚至喂牲口的草料能帶的都帶上了,大夥本以為日本人麵對一個空村呆不了幾天,最多是放把火就走呢,可沒想到日本兵不但沒放火,反而在華家村建立了據點,一天到晚也不出來,鬼鬼祟祟也不知道在幹些什麼,一直等掃蕩都結束了,盤踞在華家村的日本兵還是賴著不走。

然而老百姓在外麵飄著可是耗不起的,主要是沒房子,就地蓋新的也不現實,眼看就入冬了,山西的冬天可是幹冷幹冷的,這要是拖到冬天還回不去,非凍死人不可,無奈,武工隊隻能向上級請求支援,又聯絡了幾個民兵連和遊擊隊,在探明了華家村盤踞的日軍不過兩個小隊不到,兵力尚未過百的情況後,便準備以武力解決問題:解放華家村,幫老百姓奪回地盤和房子!田鳳蘭烈士便是在解放華家村的戰鬥中犧牲的。

解放華家村的戰鬥雖說規模不大,卻打得異常激烈,日本人仰仗著武器與地形優勢固守不退,八路軍派來的一個連以及參加戰鬥兩個民兵連、三支遊擊隊可以說是傷亡慘重,接連幾次衝鋒都被打退了,而指揮戰鬥的方連長派出去搬救兵的偵查員非但沒搬來救兵,反倒搬來了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三股日寇總計兩個大隊的兵力,正分別從寧武、神池、五寨三方向向管涔山一帶快速移動,其目的很可能是增援援華家村前線!

兩個大隊就是兩千多人,聽到這個消息,方連長隻能命令撤退,一個連一共才一百來人,算上參加戰鬥的民兵連和遊擊隊一共三百人出頭,且已傷亡近半,彈藥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真等人家兩個大隊的援兵都到齊了,這仗可怎麼打?

雖說此役沒能一舉奪回華家村,但日本人對華家村的重視程度卻引起了八路軍方麵的懷疑,盤踞在寧武縣城的日寇一共也就一個大隊左右,為了支援華家村的戰鬥竟不惜傾巢出動,連縣城都不要了,這華家村一不是戰略要地,二不是交通要道,日本人緣何如此不惜血本?就在八路軍方麵捉摸不透的時候,忽然有傳來了一條讓人哭笑不得的情報:日寇已經撤離了華家村…

從打仗到撤退,一共五天不到,不但八路軍奇怪,村民也奇怪,不過好在有了房子就能過冬了,大家夥也便懶得想這麼多了,老百姓重返村子之後,幾個八路軍的幹部也到村裏實地觀察過一陣,但到最後也沒鬧明白這個村究竟有什麼奇怪的…

解放以後,華家村成立了生產大隊,被歸到了徐莊公社,當時的華家村村址仍然在管涔山下,直到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村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種奇怪的現象開始逐漸引起村民乃至省裏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