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絕密論壇(2 / 3)

我還沒來得及回答老王,一個瘦瘦的老人站起來說道:“大家好,我是國家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邢予豐,今天在座的有不少我們都見過麵了,有些還不止一次。我覺得這個不是問題!我是搞精神病醫學的,據我的研究,正常人和那些發生精神病理反應的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區別。由於條件的限製,我們無法接觸到像希特勒、墨索裏尼這樣的心智、性情異常的人,但是這些年我和我的助手們深入到許多地方,像幼兒園、學校、研究所等,進行了生物電磁場、化學介質采樣,我們還到過監獄、精神病院,對大量的犯人、病人進行同樣的工作。經過我們研究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犯人們、精神病患者還是弱智——包括一些我們正常人覺得難以理喻的那些人——在生理的各種參數上和正常人都是一樣的。當然,人的行為林林總總、千奇百怪,這一層麵的研究工作是極其龐大複雜的,每一個研究成果都隻能代表一家之言,不足以成為全麵適用的規範性研究程式。‘仿人’是否能夠誕生,我覺得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找到最根本的構建規律,而這項工作不是一個人一個機構能夠完成的。”他說到這停了下來,打開自己的水杯喝水。

看到老邢慢條斯理地喝水,我心中迷惑不解:他是不讚同我的研究還是在反駁老王呢?老王也愕然地看著那人。老邢喝了幾口水,接著說道:“那麼有沒有一種終極的方法,可以來揭示人這萬物之靈生存過程中的行為規律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具有遺傳密碼性質的染色體,當染色體的存在被人們發現後,生命的秘密在逐漸被揭露出來。隨著人的DNA密碼的破解,人在向認識自我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正確而堅實的一步,人的各種行為基本上都有了全新而科學的解釋途徑。盡管在我們的生命周期裏是看不到它完全破譯出來的那一天,但是一些關鍵性的行為秘密,比如犯罪傾向、自殺傾向、孤僻、偏執症、妄想症等現在都已經被弄清楚了,還有想像力、創造性的秘密等等也都已經為醫學界所共知。這些都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相同的DNA證據,絕對是有章可循,隻要能夠有效控製那些DNA片段的產生,那麼控製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就是可能的,而這對於有著極高精確度的電腦程序來說,是完全不成問題的。從醫學的角度來講,‘仿人’的宏觀及微觀構造都已經具備成熟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我們隻需要等待程序完成就行了。我可以把我這些年的所有相關科研資料和數據都拿出來參加這個工作,它們也許就是為今天準備的!”

他說到這激動不已,台下的其他人也都很興奮,我終於放心了,老王也點了點頭。老邢卻接著說道:“可我也有幾個問題,一個活人的各種非物理的生理反應——比如情緒的變化——該怎樣被電腦所理解並應用呢?我們可以使‘他’具備感官,可是要知道,人的感知能力是人在社會環境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適應的綜合結果,許多依靠大量思維和活動才能達到的東西,‘仿人’注定不會在產生時就有。‘仿人’誕生時——不管‘他’處於什麼年齡——都無疑是一個弱智的人,因為‘他’不可能說話;‘他’看到的東西盡管反射到大腦了,也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他’聽見了聲音,也分辨不出到底是噪音還是樂曲;‘他’不會喜歡什麼,也絕對不會對什麼產生恐懼;我們說的話‘他’就更無法理解了。也許大家會說我們可以給‘他’安上感應芯片,這些東西是可以很容易地控製‘他’的發聲、做出表情,但是這些都是初級的東西。比如我們自然人在緊張、恐懼的時候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的激素,這些是生物上萬年進化的結果,可能隻用幾天就生成的‘仿人’如何能夠做到呢?再比如‘他’的肌腱,如果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鍛煉結果,即便有足夠的強度、韌性,卻不會對外界事物做出適當的反應。因為‘他’的腦子與剛剛誕生的嬰兒一般。我們怎麼能想像一個智障人能夠像喬丹一樣反應敏捷、像愛因斯坦一樣思維深邃呢?我不是否認小田的工作,這隻是我的疑惑,也是我以前工作中曾經遇到過的難點。”

全場鴉雀無聲,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棘手了,即便我們把‘仿人’設定為二十歲左右,也就是他最充滿活力的時候,他體力、智力的鍛煉和積累值都是零,那樣的話他確實是個白癡。誰也無法否定這一點。

會議室裏沉寂了好久,終於有一個瘦高的中年人站了起來,說道:“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舉起重物的時候,這個力量是從哪裏來的,我們手臂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是什麼形式的力?有人說那當然就是消耗了食物的能量,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能量和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那麼這些能量消耗到了哪裏,它轉化成了什麼物質呢?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呢?”他停了一下接著說道:“其實人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電場,除了鈣化、角質化、蛻化等等的發生了不可逆進程的部位,人的絕大多數身體組織都存在著弱電流。比如我們的體液,我們都知道,人是酸堿中和體,酸堿離子本身就帶電,有機物也都是由電荷約束在一起發生作用的。從我的研究來看,人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這些電流作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一日三餐,就是在給自己充電。我們可以舉起重物,就是這些電力推動的結果,其過程就酸堿電解質的中和反應,產生就是電,還有鹽和水,這也是我們累了會出汗的原因……”

這時老邢打斷了他的話問道:“既然是這樣,那麼胖人就應該比瘦人有更多的電解質,也應該比瘦人更有力才對,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卻絕非如此,你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人身體內部的化學反應有普遍的規律,但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所不同。經過鍛煉,人在利用自己體內能源的時候,其效率是較高的,化學反應是較快的,而缺乏鍛煉的人則相反。這實質是肌肉與脂肪的差別,肌細胞能夠更有效地轉化能量,而脂肪則基本不可能直接轉化能量、釋放電流,僅僅是能量的間接儲備,需要中間環節才能參與到能量的轉化中來。不僅人的體能是由電化學反應主導的,智能也是,我們的記憶、技能既是由特定的電解質作用來提供能源的,也是由它來記載的。我們的記憶都不相同,記憶力也不一樣,就是因為其中的電荷單位及電荷種類不同。這些可以我從事的實驗中得到證實,我們把一個白鼠的神經蛋白質輸送給另一個白鼠,在同樣的條件刺激下,接受了的神經蛋白質的白鼠反應和自己原來的就不同了,而是和提供神經蛋白質的白鼠的相同,這和我們的理論完全符合。所以,我們在研究‘仿人’的時候,可以從電化學反應這一點入手,將需要的相關信息和程序——當然也就是記憶電解質——安裝到‘仿人’的神經元細胞,能夠像使它像體能細胞一樣具備足夠的能源轉化效率,那‘仿人’就一定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這就等於我們打開電源,一定會有電流通過。小田,——你就叫我老李吧——我的實驗室隨時歡迎向你敞開大門,你需要什麼資料,我會盡力為你提供。如果我沒有,我們中心在全國有一百多家下屬單位,我們一定會組織合力攻關,請你放心地搞吧!我期待著參加 ‘仿人’的生日宴會!”

李主任的話一結束,全場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站在台上覺得既高興,又慚愧。和這些真正的學者比起來,我算什麼呢,不過一個電腦愛好者而已,可是我卻享受到了半夜被提來的待遇,和他們侃侃而論。和他們這些已經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的科學家比起來,我真的是什麼都還沒做呢。

又一個中年人站了起來,說道:“你們所說的都不錯,照這樣看來似乎問題都解決了,但是我們怎麼才能夠賦予那些基本物質以生命呢?比方說一個細胞吧,正常的生長步驟是由細胞核分裂,一個變成兩個,可是按照大家說的,似乎是一開始就由許多的基本物質組合成大量的細胞,它們怎樣才能彼此關聯起來,怎樣相互起作用呢?就不說人本身有許多很複雜的結構,單就一個細胞而言,我們怎麼構建它呢,現在世界上好像還沒有哪個國家聲稱能夠用基本物質做出有生命力的細胞。即便能夠實現這一點,我們也知道,人在死亡的時候其細胞應該還沒有完全變化,還是有酸堿離子的,也是帶電的,那麼我們不用自然人的體細胞而是用基礎物質做出來的,會不會是由一些死亡的細胞,換句話說,大家所說的‘仿人’會不會壓根就是一個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