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之戀》——永恒的人性經典(2 / 3)

拋開不斷推出新人的商業需求而不停地為阿純換女朋友的考慮,阿麗不辭而別後,阿純的先後和幾個女孩戀愛,是貫穿了他從少年到青年這段時間的另一條情感主線。不同的交往對象,愛情觀在不停地得到修正和升華,這也使他的人生觀得到了更多的表現空間,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從男女情感的主線上來看,阿純的心路經曆了情、性、愛這三個不同類型的階段。

在和麗麗最初交往之時,阿純的情感是朦朦朧朧、純潔無瑕的,屬於兩小無猜、寄情於人的階段,為了她,寧可拋別老父追隨麗麗去東京。套用一句歌詞那就是:因為愛所以愛。無條件地喜歡麗麗,願意和她在一起,阿純的初戀沒有任何別的考慮。而和麗麗身處兩地,同時看同一部電影,更把這種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表現到了極致。

不幸的是,也就是也就是在東京生活的這一階段,我們的阿純,這個從淳樸山村來到繁華都市的懵懂無知的少年,開始經曆人生另一種體驗的煎熬。他開始接觸到性。雖然第一次他拒絕了**裸的**誘惑,但是他開始模擬,開始幻想,開始追求有更多內容的情感,那當然就是具備性這一要素的戀愛。每個人在青春期對性的渴求,都不會永遠停留在幻想階段。不斷的量變必然會發展到質變,人的感情也符合此規律。當最單純的愛戀到了極致,當戀愛開始出現新的更具誘惑力的內容,而情感卻無以宣泄時(麗麗此時還是停留在單純的階段,並沒有和阿純同步,而且也離得太遠),要麼發生衝突甚至導致分手、要麼進入下一階段,這是無可回避的矛盾現實。如果不正視它,人的心靈要麼會扭曲,要麼就會像一直拉伸的彈簧,會在超過承受極限的時候戛然斷裂。這也就是物極必反的邏輯。當然,現在已經成年的我們完全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把那種衝動化作奮發的動力,通過積極的努力創造條件,來實現兩個人的完美結合。問題是,孤身一人在充滿誘惑的東京打工、年少無知而又缺乏引導的阿純,他知道嗎?他從父輩那裏繼承來的那些優良品質,沒有經曆過充分磨礪,因而也就顯得單薄、缺乏厚重,這,能夠應對成人世界才有的心海風浪嗎?

因為忍受不了寂寞枯燥的精神戀,阿純莽撞地投入了又一次戀愛,而這一次,他把性當作了戀愛的目的。阿純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於是,他在這次戀愛中的表現就像個剛蛻變出蛹的蜻蜓,四處亂飛亂撞,追逐新奇的氣息與色彩。人生本就充滿了欲望的蜘蛛網,他又是在東京那個物欲橫流的繁華世界裏,形形**的行為、思想如空氣般使人無法擺脫,日日耳聞目見、侵骨蝕心,等待這個蜻蜓的會是怎樣的一個結局,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和玉子交往的時間不長,阿純就惹出大禍,不得不靠老父出麵才艱難收場。當然,要責備一個涉世未深、沒有親人在身邊指導的孩子,那實在是太過苛責求全了,想想我們處於那個年齡階段的時候,腦袋裏裝的怕都是擁抱真好、親吻真好,當這些都已經曆時,恐怕沒有人不會自然而然地渴望更深一步的體驗、嚐試。在那讓人瘋狂的、頭腦發熱的階段,哪裏會考慮到對別人的傷害?哪裏會考慮的到責任、義務這些東西呢?即便考慮到了,我們又能如何深刻地認識到這些聽起來枯燥乏味、讓人厭煩的詞,在愛情乃至人生曆程中的分量呢?

當然,在和玉子的交往中,本性善良的阿純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在犯錯誤,首先是因為他本來是愛著麗麗的,這種戀愛也就是一次背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此時和玉子的交往完全是為了性,而且這是他單方麵的意願。這使本性善良的他飽受煎熬,他也痛苦地自白:“我不純,沒有辦法,我不純!爸爸,我已經不純了,我已經汙染了!”可惜的是,這種感觸來得既晚,自製力差的少年阿純也無力由此改變。他偷吃了禁果,大禍因此釀成,玉子懷孕了。

在借了父親的力量才度過難關後,阿純終於開始理解作為一個男人所要麵對的責任、義務。感謝東京,是它讓我們的阿純開始成熟起來,他的情感、道德,從簡單的善良開始,慢慢升華。正如阿純自己所說的那樣:“東京,我已經畢業了!”而返觀我們的成熟,又何嚐不是如此波折重重。“高尚精美的人性戲劇”一語,得到了更深刻的詮釋。

第一次體驗過具有性這一要素的戀愛,成為阿純刻骨銘心的一種痛心回憶後,阿純的心靈世界開始回歸鄉土文明,回歸整個《北國之戀》的精神主題。我最欣賞阿純當垃圾清運工的那一段時光——當然,是指他在老父遭難之後,和得知阿秀的不堪往事之前。回到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能夠時常回家照料父親,能夠和童年時的知心朋友們在一起,不再頻繁地換工作,有一份雖然少卻穩定的收入,有一個美麗、可愛的溫柔女友,對習慣簡樸、艱苦的農村生活的阿純來說,確實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尤為重要的是,他是在自足自給、隨遇而安的農村環境中長大的,這一段時間的生活也就是他返璞歸真的歲月。在艱苦單一、受人歧視的勞動中,他的意誌得到了磨練,在社會變幻的蕩滌中,他的人格得以健全。可以說,他一生裏最重要的精神因素,包括從父親那裏繼承的那些,都是在這段時間明確並堅定下來的。

發生了那麼多讓我們難以忘懷的事情後,終於有一個事實讓我們欣慰:我們的阿純變得成熟了!但又一次不幸的是,他在深心裏愛著的阿麗,也在變,她“越來越老練”,最終“完全融和到大都市的生活”,阿純感覺到和她“差別越來越大了”。尤其是成熟老練的阿麗說有人向她求婚了,是個“大人”——她居然還把阿純當作孩子,絲毫沒看到阿純身上已經發生了可貴的變化。這簡直就是對阿純的侮辱。而這個“成熟老練”的阿麗,也沒看出阿純為和她約會違反自己生活原則所做的努力,反而譏諷他撒香水是種可笑的“自卑感”作怪,就如一根刺,阿麗不打麻藥就把它從阿純身上拔了出來,當然“深深刺痛了”阿純的心。當然,念舊的阿純不甘心,他盡管一向逃避困難,但是為了能夠和在他心中留下美好印象的阿麗在一起,他甚至故技重演,做了和對玉子一樣動粗用強的不入流招數,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

其實這份感情的最終對立,早在兩人幼年時期就埋下伏筆。阿麗活潑開朗,阿純內斂含蓄,如果他們的生活目標一致,這兩種性格是可以互補的,但如果方向不一致,就會產生深刻的矛盾,這恰如順、逆時針的兩個齒輪。阿麗小小年紀就知道去劄晃,去那個有天窗的飯店,可知其心中是有一種虛榮的,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和在大城市生活的經曆,這種虛榮根深蒂固,和堅守老一輩淳樸生活方式的阿純,已經是完全無法再有共同理想和生活目標的。所以,從表麵來看,是阿純的內斂害羞使他未能如阿麗所願,把新娘從教堂搶走(阿麗從電影裏學來的,也是一種虛榮心作怪的結果),其實更重要的是,她已經被商業社會所腐蝕,即便她始終等著阿純,也不見得阿純會和她結合,更不會跑去從別人手中搶她,即便結合了,恐怕其結局也不會理想,隻不過是難以想象的更大傷害的序幕。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這是他們最終分道揚鑣的深刻原因。

在絕大多數觀眾的心中,阿純和阿麗是天生的一對,他們由年幼時的相互喜歡到年少時相互愛慕,再到青年時的相互對立甚至厭煩,都是兩種不同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衝突。金童玉女沒有能夠結合,我們盡管遺憾,但是也要正視一個事實,即,成年的阿麗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可愛的阿麗了。如站在遠處遙遙目睹結婚現場的阿純所言,結婚那天的阿麗“今天非常漂亮”,但他同樣說“我並沒有覺得非常痛苦,雖然有些失落,但我的心還是比較平靜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那就是,我對麗麗的愛已經化作為另外一樣東西,化作為另外一個意義更深遠的東西”。這也充分印證了那句話: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因為美麗而可愛。而他所說的“意義更深遠的東西”,除了捍衛父輩那種相互幫助不計私利人人友愛的精神家園,還能是什麼呢?阿純之所以要回到富良野,就是要堅持父輩們堅持了一輩子的農業文明。所以,他們分別的背後,是兩種社會文明在同一個曆史年代更替的衝突,他們的聚散離別其實就是日版的保爾和冬妮婭。後來雪子阿姨的孩子大介來到富良野,因為手機愛情的失戀衝五郎發火,說他“老土”,五郎的老朋友,中田和夫氣憤至極地要和大介決鬥,其背後也是兩種文明的衝突,不過,大介所代表的文明,隻怕是比阿麗的更要新了。那麼,是否更新的就代表了更有意義、更值得堅持呢?要知道,進入現代生活,潮流是一刻不停地在變的。為了追趕潮流而放棄了本該堅定的人性本原,這是阿麗的悲哀,也是現代人的一種集體性悲哀。因為,這是買櫝還珠。

二戰後三十年,日本的工人工資趕上了美國(中國現在也“改革”三十年了,可是……),其和中國一樣延續了幾千年的不用化肥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瀕臨淘汰,這部電視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阿純在回收垃圾廠工作,並因之體會到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淘汰,其實就深刻地象征了這種不斷發展的社會變革趨勢。盡管即將消失的農業文明在創作者心中無比美好,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卻無法更改。雖然阿純自己在看到還能用的家電被拋棄時也說:“落後於時代,所以被拋棄”,但是,創作者也通過阿純的堅持告訴我們:潮流永遠在變,而有一些東西,卻永遠不會變,永遠值得我們珍惜。阿純堅持在垃圾場工作,連他情同手足的草太哥找他幫忙都不答應,也是有此原因。可以說,創作者也是留戀那種人人互助而不用金錢的美好社會狀態的,花了很大工夫進行了美化,而這種美化,確實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因為我們確實都經曆過那段時間——甚至仍然在經曆。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不管這種外在的變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守人性中永遠值得自己所珍視的,而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時尚的盒子去改變自己的本性。可喜的是,這一點,成熟起來的阿純做到了。

阿麗嫁作他人婦,阿秀適時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如果說阿麗被商業社會異化的過程還是被創作者善意曲筆寫出的話,那麼為了一個吸塵器就拍起三級片的阿秀,則是被不加掩飾地批判式樹立起來的形象。但是我相信,如果沒有適時的機遇——遇到一個成功人士並結婚,阿麗很可能會成為另一個阿秀,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虛榮不惜出賣尊嚴。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中,笑貧不笑娼的商業社會思維,已經衝毀了農業文明堅守的道德底線。從這個背景下來看,她們倆之間,實在沒有多少本質的區別。當然,我們還是要感謝創作者,他們還是愛惜阿麗這個人物形象的,沒有讓她走到那一步,沒有在我們心口最軟的地方紮那一刀,因為不管是玉子還是阿秀的遭遇,甚至包括草太的妻子愛子的遭遇,完全可以都放在阿麗身上,集中體現出來,那將更讓我們難忘。我也相信,在**業發達的日本,比他們遭遇加起來都更悲慘的那些原本可愛的女孩,比作者善意地掩飾後揭露出來的,更要多得多。對淪為生存犧牲品的她們,我們可以哀其不幸,卻無法怒其不爭。畢竟,她們在那種社會中生存,她們也要生活啊,在時代大潮的衝擊下,她們一個弱女子,能做多大的抵抗?就如現在在我們國家,被城管趕得四處打遊擊的小販一樣,你不讓他們那麼做,總要為他們指條生路啊!可他們沒有路可走,所以,我們能做的,也隻有為他們灑一掬同情的淚水。

和阿秀的感情曆程,再一次驗證了阿純的成熟,檢驗了他的質地、成色。阿秀善良可愛,比阿麗還要主動熱情。可是她有一個讓任何男人都無法釋懷的過去,正在熱戀中的阿純陡知阿秀個過去,不啻是晴天霹靂。這種事情,落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重壓,換作是我們,大概是一場暴打怒罵之後揚長而去。而阿純沒有,他痛苦,卻自製,他開始冷落阿秀,卻盡力不去傷害阿秀。在這次情感經曆的尾聲,他一直在挽留和拒絕之間搖擺、徘徊,正是因為對阿秀負責任的愛,而不是像和玉子在一起時那樣隻關注**的樂趣,使他進退維穀。在不少時候,比如阿瑩和阿正訂婚一家團聚的時候,他還是傾向於留,這一點,五郎也看出來了,並告訴了阿秀,可謂知子莫若父。他自己也在瑩瑩和正吉結婚時告訴阿秀,希望她也能在。但是,連他的好朋友都看過阿秀的“作品”,那麼,愛之既深,恨必更切,加上阿純性格裏的內向因子,使他沒有主動站出來,去促進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使這份淒迷痛苦的愛情令人遺憾地以失敗告終。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對此,我們也隻能感歎:世間事,不如意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