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境之別(3 / 3)

陳憐生點頭道:“確實如此,以前戰火連年,這些邊陲小鎮被殃及得最為慘重,哪有人煙,隻有白骨,好在如今太宗皇帝勵精圖治,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如今邊境穩固,商旅往來,這些城鎮自然又活了過來,也因為貿易和商旅,愈發富裕。”

此處連接塞外和中原,自然有諸多商旅,因此百姓愈發富裕。

李世明沉默了片刻,隨後笑道:“那這皇帝該是當得不丟臉了!”

陳憐生一愣,覺得李世明如此說話有些不妥,但也不甚在意,笑了笑道:“百姓皆讚太宗皇帝陛下乃是萬古明君,怎會丟臉?”

李世明道:“可如今又打仗啦!太宗皇帝陛下,也沒能守住這大唐的安寧和太平......”

自三年前吐蕃鬆讚幹布已和親公主失蹤為由舉兵攻唐以來,大唐平靜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在一年半前,刀兵又起,北方高句麗扶餘等國不斷進犯大唐邊境,而西邊吐蕃亦兵刀又起,大舉進犯中土,如今戰事斷斷續續已經一年半時間。

好在大唐兵強馬壯,拒來犯之敵於邊境之外,戰事連綿,卻規模不大,未曾殃及整個中原,亦不曾動搖大唐帝國根本。

但李世明心中清楚,這些戰事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巨大 陰謀,如今的小規模來犯,不過是暴雨到來之前的狂風,待得時機成熟之時,才是真正的戰爭爆發之時。

而這個陰謀的布局者是誰,這個時機何時到來,李世明心中也不清楚,但他能做的,唯有做好一切應對的準備,為這片江山這個帝國,,抵擋即將到來的風雨。

而如今最大的威脅,不僅僅是這個從四年前便一直在布置詭局的玩棋之人,還有那些被放入人間的神魔,人的戰爭,李世明金戈鐵馬一生,他毫不畏懼,但神魔的戰爭,他經曆過一次,所以他不想再經曆第二次!

此次昆侖之行,便是為此。

陳憐生一邊吃飯一邊道:“父親說過,如今的皇帝陛下,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皇帝,我也這麼認為,老哥你看如今這盛世天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麼?太宗皇帝陛下定能守得住這天下的太平和安寧。”

李世明隻是笑笑,他從未想過與陳憐生談論這個天下,因為他們兩人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有著完全不同的心境,自然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李世明勵精圖治多年,他的目光一直在看的,並不是他努力之下,這個帝國有多麼興盛,他一直在注視和尋找的,是這盛世背後的威脅和暗流!二十年皇帝位,他從未輕鬆過一刻!

守天下之興盛,守人間之安寧,這是他從風侯帝瑤手中接過天下的同時,亦是對神魔的承諾,他要堅守這個諾言,亦要證明,人的人間,在凡人手中,亦能長治久安......

而國師李績,衛國公李靖,了生禪師等人,亦是一生都在為這份責任努力付出,他們的目的,是讓這個人間,在凡人的手中變得更好。

所以李世明登位之後,大力抑製宗教力量,毀滅上古遺跡,讓人們離那些神魔故事,愈來愈遠,讓這個人間,變得更像人間......

李世明的目光落在陳憐生身上,看了許久,了生禪師用巨大的代價在布一個局,如今,這個局得由他來繼續推進!而陳憐生,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已經入局。

可如今的陳憐生,隻怕還擔不起這個局賦予他的責任。在昆侖的時候,李世明便已然決定,他要推著陳憐生往前走幾步,至少......讓他擔得起自己在故事中的身份。

李世明和陳憐生並沒有在這座邊陲城鎮休息太長時間,第二天一早,二人用過早餐便策馬離去。

二人一路往隴右道靠近,行的多是官道,能入城鎮便尋客棧休息,入不得城便尋驛站落腳,也行得不是很趕。

一路行來,倒也不曾感受到戰火的波及,直到行到隴右道涼州境內,方才感受到戰爭的氣息......

這一日黃昏,李世明和陳憐生到得一座村落,此處離涼州較近,已算得上是靠近吐蕃和大唐戰火的地界。但今次吐蕃並非向上一次犯唐一般,大舉進攻,而是小規模進犯,多為掠奪邊境城鎮。

這座村落遠離邊境,雖靠近戰爭區域,但吐蕃軍隊該是不會選擇這裏作為目的地,因為撤離路線太遠,若遇大唐軍隊大規模圍追堵截,隻怕難免全軍覆沒。

李世明本打算和陳憐生在這座村落中尋一個過夜的人家,可不曾想,二人剛剛入村還沒走多遠,便被村中詭異情形震撼......

此時太陽還未落山,天色仍未全黑,正是農戶歸家,家家炊煙的時辰,絕不該是如今的模樣。此時村中的情形,死一般的寂靜,,二人所過之處,有些人家門戶緊閉,有些門楣大開,卻都不見有人,二人緩緩往村子中心靠近,遠遠看去,那邊有一顆巨大的槐樹,鬱鬱蔥蔥。

當二人來到村落中心那棵槐樹下方時,陳憐生見得眼前情形,立時臉色煞白,便是李世明,亦是臉色大變,由驚詫轉為震怒,由震怒化作鐵青,翻身下馬,握著寒月之劍的左手,不知不覺緊了幾分。

那大槐樹上,不知為何,樹枝上掛滿了白骨......

陳憐生許久才回過神來,下馬站在李世明身邊,慌張問道:“這是吐蕃軍隊幹的麼?怎的那麼殘忍?”

這是合情合理的猜測,吐蕃軍隊前來掠奪,然後將村民殺害,全部掛在這棵大樹上。

李世明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皺眉看著這棵大槐樹,以及那些白骨,看了許久許久,臉色忽地一變,忙沉聲對陳憐生道:“退!這樹不對。”

說罷便拉著陳憐生緩緩後提,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這棵巨大的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