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驕殞命(3 / 3)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定然是最為可怕的情況。

宵雲公主亦聽得歎息,風侯帝瑤之所以能已人間安寧為本,是因他做過凡人,可西王母帝語花,所思所想,盡是已神的姿態。

國師李績擺了擺手,道:“罷了罷了,有些事情,注定是要發生的,那萬鬼鎮靈陣便布在那天女墳林之中,鎮神晶棺此時不出,日後亦要出世,終歸回來,小心留意對付便成。”

太宗皇帝李世明點了點頭道:“國師言之有理,這數十年間,所經所曆,哪一件不是看起來都是千難萬險?”

國師李績點頭,虛無縹緲的身影,虛無縹緲的目光,虛無縹緲的聲音道:“陛下可記得當年第一次見我的情形?”

太宗皇帝李世明道:“自是記得,當年國師初降唐,我於嶺南而歸長安,與國師於朝堂之上爭論,直言國師為亂此江山的罪人,如今想來,一番爭論,甚是激烈。”

國師李績道:“其實自我降唐之前,那時天下最適合做這皇帝的人,便是你秦王李世明,睿智而果斷,仁慈而不優柔,眼界遼闊,心胸坦蕩,卻為皇者人選。可你那時卻也太過沉不住氣,竟為摯友便敢與我當堂爭論,你可曾想過,我既敢降唐,便是不怕他人識我機心,知我意圖。”

李世明苦笑道:“自那以後,我便見識了一個陌生的大唐,父皇和大哥三弟,似變作他人一般,四妹信你極深,攻城略地,一時風光無限......而我卻大受打壓,兵權被奪,倒成了整個大唐最悠閑的人物,我那時一直不知道,一個降唐的人,怎有本事將我打壓至此?”

宵雲公主聽過那一段故事,那是瓦崗李密兵敗於洛陽王世充之手,徐世績攜李密和諸多瓦崗將領盡數降唐,而那之後,一直被委以重任的秦王李世明,卻反倒落得被打壓,兵權被奪,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後來洛陽之戰,因洛陽久攻不下,方不得不重調秦王李世明披甲上陣。

國師李績虛無縹緲的目光深深,道:“鋒芒太過必折,是以我不得不打壓於你,我不惜改變計劃,在與西王母玩弄陰謀詭計的同時,一步一步的將你送上皇位......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這個天下,會在你的治理之下蒼生安居,百姓樂業,你做到了,並未負了期望。”

太宗皇帝李世明與國師李績之間的關係十分奇特,以往一直是敵對。當時的國師李績,還是軍師徐世績,他憑一身本領,左右著天下戰亂的發展,騙了人,亦騙了神,西王母因信了她,而落得陰謀敗落......他自二十五歲之時於蜀山丹楓觀藏經閣中查得上古九國之秘密,窺探了古神之陰謀後,便憑一己之力,努力在人間與古神之間周旋,一步步將故事引導至十三年前。

所以在西王母帝語花未敗之前,國師李績的身份都一直從未有人懷疑,亦不會有人想到這個人拿著性命在做著一件危險而偉大的事情。在那之前,他是整個天下的敵人。

當塵埃落定之後,古神回歸昆侖,永封瑤池不涉人間,國師李績便留在了太宗皇帝李世明的身側,繼續為這天下勞心勞力。

這兩個人一生未有太多交情,但卻未彼此最為信任之人,目標一致,理念一致,所行方向一直,便已然足夠,二人同行合作十三年,立白馬之謀,滅東 突厥火狼族,肅清邊關,將大唐帝國,治理成中土上國。

國師李績道:“我早知將死,是以留下這縷神魂,便是害怕去得突然,來不及交代後世,可誰曾想,真個用到這縷神魂之時,竟又不知該交代些什麼!”

他直至此時,除了交代了接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之外,其餘的似是一件也未交代。

太宗皇帝李世明忽地一笑,道:“那便不必交代,我與國師一生所曆,哪一件事起初有過半數勝算?”

國師李績亦是一笑,確實如此,確實如此,十三年前的他,又怎想得到今日的大唐帝國?

不知交代什麼,便不需交代,轉頭看向宵雲公主,語重心長道:“小丫頭,若說放心不下,便是你了......”

宵雲公主聽得眼睛發酸,輕聲哽咽道:“師父......

國師李績道:“你夠聰明,但卻太過聰明,我曾見過無數聰明人去做一些最傻的事情,撞得頭破血流亦不回頭,你亦算得其中一個......愛上一個人?真如此令人魂牽夢縈?讓人願意為之付出性命?”

宵雲公主並未回答,她知國師李績再說什麼,她為罹恨已拿性命去賭了一回,怎個不是聰明的人再做最危險的傻事?

國師李績道:“丫頭,你且記著,你這身上肩負的乃是兩個人的靈魂,你身上有她所有的智慧和美麗,亦繼承了她那雖死不悔的愛情方式......日後做事,多想想,你是大唐帝國的公主,這天下蒼生,你亦有一份責任!”

宵雲公主連連點頭,當年,天帝帝俊已煉魂大陣救年幼的她,下意識般將自己心中所愛之人的所有優點加入了聚魂之中,是以這小小公主,身上亦有一番故事。

與宵雲公主交代之後,國師李績又看向衛國公李靖,道:“藥師兄一生金戈鐵馬,吐蕃兵變自是不再話下,但該當注意,若真個有人以陰謀於背後推動,此事定要小心謹慎待之,萬不可大意。”

衛國公李靖拱手應下,最為悲涼不過英雄遲暮,想國師李績乃多麼輝煌的傳奇人物,亦落得今日這般慘淡收場,道:“國師安心,我定謹記叮囑,一步一營,小心待之,大力擊之,揚我大唐軍威,安我西南邊陲!”

國師李績道:“天策府乃當年危急時刻設計的軍事部門,掌管天下兵馬,如今天下安定,便就此費棄罷,以朝堂控十方兵道,以兵府轄各地府兵,化解盤雜軍政脈絡,減少權力來往,加強集權。”

太宗皇帝李世明點頭應下,天策府乃當年李淵為他設計的一個空殼軍事機構,乃打壓他的所在,可當洛陽之戰時,他權力重得,便漸漸將天策府發展為最高軍事機構,如今費棄,卻是有益無害,可令軍政機構簡化,權力集中。

最後,國師李績道:“最是遺憾的,該是沒有見一麵薛湛這徒弟,那孩子英武仁慈,乃將帥之大才,陛下日後,可對其委以重任......”

在他說完之後,虛無縹緲的身影亦化作道道青色光芒,消散殆盡,一帶傳奇神話,終成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