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慈恩寺(3 / 3)

國師李績臉色頗為蒼白,此因重傷未愈,他無奈看著文成公主,歎道:“你且回去吧,日後莫隨宵雲那丫頭胡鬧。”

文成公主並非太宗皇帝親生女兒,乃王室之公主,是以對於國師李績和了生禪師,她既敬且懼。

但文成公主亦非尋常女孩,她敢隨宵雲公主胡鬧,並非單純因為不想出塞與吐蕃和親,而是因讚同宵雲公主的推想,吐蕃已有異心,若不查,日後定後患無窮......

方才她已與國師李績述明了事情原委,本以為國師李績會大發雷霆,不料國師李績不但不怒,反而不責,一時之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唯有恭敬謝過退去。

待得文成公主離去之後,國師李績苦笑看向了生禪師,幽幽歎道:“宵雲丫頭故作非為的本領,已和當年琴丫頭愈法相像,真不知該喜該憂。”

了生禪師的目光一直未離佛像之前的鎮神晶棺,這座佛像之中,有他以紫薇星術加佛門功法加持的法陣,能集星辰日月之力,轉化為佛門慈悲功力,最能鎮邪蕩魔。

國師李績與衛國公李靖押運鎮神晶棺歸來,便直接送往大慈恩寺,與了生禪師共同協商,該如何處置。

琴丫頭之名,便是嶽湘琴,此女乃當年天下三大美人書之一絕嶽瀟瀟之妹,乃南王楊逸未成天帝帝瑤之時的紅顏知己,亦為其後天帝帝瑤極端人格之緣由。

了生禪師道:“師弟當年於洛陽以聚魂陣圖救回小公主,其心之念盡為琴姑娘,是以小公主重聚之魂,已非她本身之魂,還融合了師弟對琴姑娘的一腔柔情,刻骨思念。小公主有今日之性格,我等早已應當想到。”

了生禪師話中的師弟,便是天帝帝瑤。

當年嶽湘琴為南王楊逸,死於南海歸墟之畔,令剛剛聚魂未穩的天帝帝瑤,人格兩分。後來天帝帝瑤無論善惡人格,皆會念著此一凡塵女子,實是愛也因她,恨亦為她。

當年洛陽之戰,李世明大敗於天帝帝瑤之手,那時恰逢長孫夫人和小女宵雲隨軍,逃亡途中,宵雲重傷險死,這才有了後來李世明攜女入天地府衙鐵律塔中,相求於陳夫人救女兒性命一事。

後來因琴棋雙絕柳如夢和了生禪師的參與,天帝帝瑤善念之魂醒,出手已聚魂之術救了重傷的宵雲公主,但亦因天帝帝瑤兩念人格皆因愛恨而起,所以聚魂之時,不免加入了自己的一腔情愫。

是以如今的宵雲公主,倒是十成十的像足了當時的嶽湘琴。天地府衙中的陳夫人,亦因此而能從宵雲公主背上的符篆之上,認出其身份。

這些年間,宵雲公主備受寵愛照顧,亦有這個原因。

因宵雲公主之魂太似當年的嶽湘琴,太宗皇帝李世明寵她已到極致,無論她做了怎樣的錯事,都縱容萬分。李世明不但是寵著自己的女兒,亦在還往日恩仇,他與天帝帝瑤,嶽湘琴二人之間的數十年糾葛,非一言可盡!

而國師李績寵宵雲公主,乃因當年嶽湘琴身死,皆因其所布詭局,細細算來,便是他害死了嶽湘琴。所以今日國師李績對宵雲公主的寵縱,亦有幾分是出於心頭愧疚。

而了生禪師,則是因自己的師弟,所以對宵雲公主亦是十成十的縱容。

所以到得昨日歸京,宵雲公主雖闖了替換和親公主私自出宮的彌天大禍,但李世明見了她後,僅是橫了一眼,便關懷其傷勢,不問其過錯......

而國師李績,雖好氣卻也好笑,亦在尋回文成公主之後,問了幾句,便不再追究,替換和親公主毀壞兩國和親這等天大的事,便如此塵埃落定。

國師李績亦抬頭看向半空之上的鎮神晶棺,無奈道:“我已傷體傷魂,這鎮神晶棺,隻能辛苦禪師來鎮。”

無論是宵雲公主闖的荒唐禍事,還是那依舊昏迷不醒的罹恨,於國師李績眼中,終算不得多麼了不得的事情。

如今至關緊要的事情,不過這具押運回來的鎮神晶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