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慈恩寺(2 / 3)

當年洛陽之戰,便是因此而來。

了生禪師本已潛心佛法,不理凡塵,但因不願恩師之初衷違背,不願蒼生受苦,選擇攜佛門助李唐秦王李世明。

他本是紫薇一脈傳人,卻因一顆大慈悲之心而選擇幫助李世明,隻因他那時已看透,那重生而來的風侯帝瑤已非過往善良仁義的南王楊逸,此時的帝瑤善也盡惡也盡,所過之處骨成堆血成河,實非這天地之良主,所以他選擇傾盡佛門之力,相助於李唐秦王李世明。

洛陽之戰,若非了生禪師的鼎力相助,洛陽城絕不可能那般迅速的落入李世明之手,在其後風侯帝瑤領兵而來時,亦不可能抵擋得了那麼長的時間。

而佛門勢力,亦是由那時開始,全麵參與天下紛爭,一心出世慈悲普渡的出家人,於那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亦是喋血埋骨......

佛門慈悲,佛門出世,佛門渡己,這是中土佛門之前一直秉持的信仰,亦為南傳佛教經典大藏經中的信念。

而了生禪師參悟佛門經典數十年間,不僅想要渡己,還想渡人。三門之中信念教義不同,對錯之分已是狹隘,無需爭論,但有了生禪師之心境者,千年寥寥無幾,他為佛門領袖,雖不守成規,帶領佛門眾人入紛爭,但其大慈悲之心天下皆知。

紫薇一門本為助風侯帝瑤重奪天下,但了生禪師卻覺得,若這個天下落在了當時的帝瑤手中,眾生必苦......因此他不惜違背恩師意願,不惜違背佛門戒律,亦不惜與自己師弟為敵,為的隻是這天下蒼生!

後來風侯帝瑤能回複本性,亦是了生禪師與柳如夢不顧性命的去引導,方能令風侯帝瑤之魂穩固,回複清明......

再到得後來,西王母帝語花之詭局浮現,徐世績的謀劃亦應運而生,了生禪師亦帶領佛門救苦救難,最終苦心促成風侯帝瑤與李世明合作,令中土南北眾生,可協力共抗西王母帝語花之詭局。

天下有今日之繁華,佛門功不可沒,了生禪師更是功不可沒。

了生禪師因大慈悲大智慧而得天下眾生之尊敬,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無人不崇佛門慈悲心。

李世明為感了生禪師與佛門相助之恩,將大慈恩寺奉為中土國寺,登九五之尊位後,各種事關天下蒼生福祉的決策,皆會與了生禪師共同商討後,方下結論。

如今大唐,國師李績衛國公等護疆域之安寧,天下之太平。但大慈恩寺了生禪師,卻為繁華盡心,為福祉盡力......

國師李績心狠手辣,世人皆懼,他護國之太平。

了生禪師慈悲智慧,世人皆敬,他為民之安寧!

佛門於當世中土之地位,便是如此!

“罷了罷了,宵雲丫頭既已替你走了這一遭,那與吐蕃和親之事,便暫且放下吧!”

大慈恩寺後山,有一十二丈高莊嚴佛像,依山而建,乃佛經神話人物佛主釋迦摩尼之像,佛像雙手合十,此時有一物正懸於佛像胸前虛空之中,血色光芒閃爍不休,而佛像則散發淡淡金色光芒,壓製住那血色光芒。

那閃爍著血色光芒的事物,便是國師李績重傷押運回長安的鎮神晶棺。

佛像下方,有一蓮池,若是盛夏時分,則可見滿塘荷花的的美麗境況,但此時正是春深時節,唯有滿塘荷葉,花還未到開時。荷塘之下,曲徑而下,林蔭寂寂,禪院深深,連著的便是一座座錯落有序的禪院,以及座座佛塔,還有那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

此時佛像之下,荷塘之旁,有三人,乃一危然站立的美麗女子,一盤膝而坐的白袍禪師,還有一位玄色大髦兩鬢微霜的中年人。

那白袍禪師便是了生禪師,而那中年人便是剛剛回返長安的國師李績。

那美麗女子,則是真正的文成公主。一個多月以前,宵雲公主因疑心而私自換下文成公主,假扮文成公主隨和親隊伍而去,其實文成公主一直藏身於長安,不敢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