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大漢王朝難解的夢魘(1 / 3)

在西漢王朝,從高祖劉邦到哀帝劉欣,都對“男色”非常偏好。用今的話來,就是“同性戀傾向”。

這種嗜好如同夢魘一般,糾纏折磨著每一個皇帝,直到西漢王朝終結。

起點在陽剛之氣十足的劉邦身上。他的“愛人同誌”名叫籍孺。

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舉兵謀反。

英布年輕時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項羽,為霸王帳下五大將之一,被封為九江王,後叛楚歸漢,被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和彭越先後被劉邦誅殺。黥布惶恐,遂舉兵謀反。

消息傳到長安,朝野震驚,劉邦卻稱病深居宮中,不與大臣相見。他還專門交代門衛,嚴禁任何人進來。就連周勃、灌嬰也不敢擅自闖入見他。

國家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皇帝卻躲了起來,避而不見。朝中大臣們群龍無,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知所措。

大將樊噲曾經娶呂後的妹妹為妻,與劉邦是“連襟”。因為這層親戚關係的緣故,使他和劉邦的關係比起其他大臣來要親近許多。

大臣們在劉邦的宮殿外焦急苦侯了十多,還是不允許進見。樊噲便再也沉不住氣了,直接推門闖了進去。大臣們尾隨著他,魚貫而入。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他們進去之後,竟然看見劉邦枕躺在一位宦官的懷裏。二人正在卿卿我我地陶醉於溫柔之鄉。

樊噲等人見狀,痛哭流涕地:“當年陛下帶領我們興兵打下,是何等的豪邁啊!如今下已定,為何反而自甘沉淪?大臣們聽陛下病重,都震驚不已,憂懼不堪;沒想到陛下不與我們共議大事,反倒在這兒和一個宦官難舍難分。陛下難道不記得趙高的故事嗎?”

趙高是秦始皇最寵幸的宦官。秦始皇死後,他便矯詔殺死了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擁立十八子胡亥;三年後連胡亥也給殺了。秦國之亡,趙高被認為是罪魁禍。

劉邦聽了樊噲等人的一番哭諫,哈哈一笑,這才起來和大臣們商議平亂大計。

其中不難看出,劉邦生病是假,與這位宦官苟行“**之歡”才是真。

《漢書》中雖然沒有點明這位宦官是何許人,但劉邦有史可查的“愛人同誌”僅有籍孺一人。因此,此人應該非籍孺莫屬。

劉邦有兩個兒子先後做了皇帝:惠帝劉盈和文帝劉恒。這兩個人也和他們的父皇一樣,都分別有自己的“愛人同誌”。

惠帝的“愛人同誌”名叫閎孺。

《漢書》中雖然沒有介紹他們的“愛情故事”,但在“佞幸傳”的篇,卻清清楚楚地交代,閎孺與籍孺,“此二人非有才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意思是,這兩個人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不過是因為溫順嫵媚才獲得皇帝的寵幸,與皇帝一起睡覺,連公卿大夫們要走皇帝的後門,也得先去巴結他們。

這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喜歡塗脂抹粉;用錦雞羽毛插在帽子上;以成串的貝殼束在腰間或掛在頸上。

正是這點愛好,才在惠、文兩代的年輕近臣中帶出了一股不大不的“時尚潮流”。一時間,朝中的侍中和郎官,紛紛效仿這樣的裝扮。

這些人大概也都是想效仿他們,以便獲得皇帝的歡心。

漢文帝時的宮中寵臣,士人有鄧通,宦官有趙同、北宮伯子。北宮伯子因為是仁愛的長者而受到寵幸;趙同因善於觀察星象和望氣而受到寵幸,常常做文帝的陪乘;鄧通沒有技能。

鄧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於劃船當了黃頭郎。漢文帝做夢想升,不能上,有個黃頭郎從背後推著他上了,他回頭看見那人衣衫的橫腰部分,衣帶在背後打了結。夢醒後,文帝前往漸台,按夢中所見暗自尋找推他上的黃頭郎。果然看到鄧通,他的衣帶在身後打了結,正是夢中所見的那人。文帝把他召來詢問他的姓名,他姓鄧名通,文帝喜歡他,一比一地更加尊重和寵愛他。鄧通也老實謹慎,不喜歡和外人交往,雖然皇帝給予休假的恩賜,他也不想外出。這時皇帝賞賜他十多次,總共上億的金錢,官職升到上大夫。文帝常常到鄧通家玩耍。但是鄧通沒有別的什麼才能,不能推薦賢士,隻是自己處事謹慎,諂媚皇上而已。有一次,皇上讓善於相麵的人給鄧通相麵,那人相麵以後:“鄧通當貧餓而死。”文帝:“能使鄧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他會貧困呢?”於是文帝把蜀郡嚴道的銅山賜給了鄧通,並給他自己鑄錢的特權,從此“鄧氏錢”流傳全國。他的富有達到了這個程度。 文帝曾經得了癰疽病,鄧通常為文帝吮吸膿血。文帝心中不高興,從容地問鄧通:“下誰最愛我呢?”鄧通:“應該沒有誰比得上太子更愛你的了。”太子前來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讓他給吮吸膿血,太子雖然吮吸了膿血,可是臉上卻顯露出難為情的樣子。過後太子聽鄧通常為文帝吮吸膿血,心裏感到慚愧,也因此而怨恨鄧通。等到文帝死去,漢景帝即位,鄧通被免職,在家閑居。過了不久,有人告鄧通偷盜了境外的鑄錢。景帝把這事交給法官審理,結果確有此事,於是就結案,把鄧通家的錢財全部沒收充公,還欠好幾億錢。長公主劉嫖賞賜鄧通錢財,官吏就馬上沒收頂債,連一隻簪子也不讓鄧通戴在身上。於是長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隻借給鄧通衣食的費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個錢,寄食在別人家裏,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