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五米開外站著一位高大的道士,臉龐方正,兩眼炯炯有神,眉粗發烏,灰布道袍,有點好奇地看著王家豪。
奶奶的,明明有人在家啊!剛才自己喊得嗓子都啞了,也不見有半點回音。難道這就是黃花觀的待客之道麼?王家豪不禁心中有了怨言。
當即爬起身來,定了定神,王家豪小心地把怨氣藏好,作揖恭敬道:“在下王家豪,從川中落虹山青衣峰來,特來黃花觀拜見玉真人道長。”
“青衣峰?奇怪了,你是一個世俗凡人,並不是我們修道中人,為何從青衣峰來?莫非你是青衣峰落虹派的新弟子麼?”高大道士上下打量著王家豪,問道。
王家豪道:“道長目光如炬,在下的確不是修道中人,也不是落虹派的弟子。此次前來,正是得到落虹派清明道長指點,有事相求。”
高大道士皺眉道:“清明小道此舉甚是不妙。想我修道之人,遠離塵世,斷絕凡心,一心向道,不問世事。如若今日助你,他日便有無數人前來求助,煩人之極,無法清修。”
王家豪大驚,沒料到黃花觀道人如此冷漠,還未聽聞自己所求何事,便已拒絕,忙道:“道長!道長所言差矣!有道是‘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今日得見道長,便是緣份!而且救苦救難,濟人惠世,正是修身修心的好處。”
高大道士“哈哈”大笑:“世人愚鈍,俗事纏身,為求功名利祿,焦頭爛額心浮氣躁。若是個個相見都是緣,皆出手相助,隻怕我等道士也落得象世人一般!”
王家豪急道:“救人一命甚造七級浮屠!道長神通廣大,卻不能惠及世人,豈不是空有一身本領?”他情急之下,不禁說出最常見的佛謁,甚至帶出質問語氣。
高大道士也不惱怒,笑道:“施主所言是佛門理法,貧道卻是道家中人,修行理法大不相同。想那佛門,極重扶危救厄,了因化緣,積累功德消除業力,追求行善因結善果,成就大功德大圓滿。而我道家,卻尊重天地自然之道,清靜無為,順應時勢,不求強行改變。”
王家豪沉默半晌,忽然嘲笑道:“如此說來,道長本不該修真!”
高大道士聞言大怒,喝道:“黃口小子,莫要胡言亂語!”
王家豪大喊抗道:“修真便是逆天而行!絕不是自然之道!”
高大道士怒極反笑:“再敢說得半句不敬之言,道爺把你趕下山去!”他一生追求修真,好不容易達到元嬰後期,算是一個大高手了,卻被一個乳臭未幹的世俗小子教訓,心裏不禁怒火衝天!
眼看求助無門,一段時間以來積在心裏的幽怨之氣和身體上的勞累讓王家豪豁出去了!他大聲喊道:“有理走遍天下!你們修真本來就不是自然之道!本來,人的壽命隻有七八十年,這才是自然之理。你們修真卻要追求長生不死,飛升仙界,這難道是自然之道麼?!”
高大道士一愣:“你……你休要亂講,道門理法高深,豈是你無知小輩所能明白的?”氣勢卻已降了一半。
此漲彼消,他這邊氣勢下去了,那邊王家豪卻愈發的火大,喊道:“你要說道家理法,我便和你說道家理法!三清祖師之一的太人老君,也就是人間的老子,他在《道德經》第二章中說到‘聖人行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翻譯成白話,就是賢者做事尊重事物規律,教育人們不光是靠嘴巴說說,而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王家豪停了一下,道:“敢問道長,你躲在深山老林裏,與世隔絕,棄親絕友,違背了人的社會屬性,這是尊重自然規律麼?連基本的人性都沒尊重,還大談什麼自然之道!老子提倡教育世人當身體力行,你都不和世人打交道,如何能身體力行地教育別人?!”
高大道士大怒道:“我們修道之人,才是人上之人,追求修身養性,脫凡成聖!而不似世人般愚味追求功名利祿,亂了心性枉廢精神!太上老祖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修道之人,正是要看破紅塵,視萬物為下賤之物,視百姓為卑夷之人!卑夷之人,有何開化引導之必要?!你說我躲入深山,卻不知我是仿效老祖當年騎牛出關,遁入沙海!”
王家豪激動之下,淚水都流出來了!他一生當中,還從來沒有這般與人大吵過!他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可笑可笑!你就是這樣和老子比較的麼?是這樣向老子學習的麼?你可知老子當年是什麼情況?老子那樣做,是為了給天下的王公將相、百姓做榜樣,天下已大亂,世人貪婪,戰事頻起,老子拋棄國家供奉的最高學者地位、學術泰鬥身份,拋棄了顯赫的名聲和豐厚的俸祿,出走到荒漠去修行隱居,更是為了強調說明修身遠遠比名利更重要!老祖雖離塵索居,但卻留下治世修身的《道德經》!他正是在身體力行地教育人們,希望世間太平,眾生安寧!”
王家豪停了一會,道:“若如你所說,世人卑夷不必教化,那麼老子又為何留下洋洋五千文,修身治學濟世無所不說?正是為了教育開化眾生!老子此舉,正是以退為進,用自己的離開,引起世人的關注,重視他的學說,從而教育世人。這個在現代,稱為炒做!吸引眼球!創造印象!老子已經一百多歲,在塵世辛辛苦苦一輩子一直從事教育後輩的工作,德高望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最後炒做一回,正是他生命最強的絕唱!為了世人,發出了最後的一點光和熱。而你,你卻是為了什麼離群索居?你又留下了什麼可以幫助教育世人的成就?”
高大道士聞所未聞此番言論,隻驚得目瞪口呆,嚅嚅無語。
王家豪接著道:“世人卑夷?你就是這麼理解老子的言論麼?真是可笑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說,自然規律沒有另眼看待某一個東西,它是公平無私的對待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會遵從它們自身的規律。‘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說,賢者不會特別地重視某一個人而不重視其他人,所有人都會在他那裏得到公平一致的對待。這句話,不論是對為政者來說,還是對普通百姓而言,都是強調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重,要尊重他人,一定要公平公正,眾生平等,尊重而不侵犯人們的自由和權利。”
“好!好!好!”一陣大笑響起,一個青衣道士突然出現在兩人麵前。隻見此人,年輕英俊,麵白如玉,眼朗如星,顧盼間有若電芒閃動,不怒而威。
年輕道士笑罷,作揖道:“貧道玉真子,這個道士是劣徒樸塵,久居山林疏於禮儀,適才魯莽,冒範了先生,請先生多多包涵。”
轉過身去,對高大道士喝道:“樸塵,今日無禮失儀,荒唐之極!枉你修道多年,全無長進!哪裏還有半點修真之人的樣子,快快向先生謝罪告饒!”
樸塵大驚,不知為何師父玉真子對王家豪如此客氣,忙抱拳作揖道:“小道有眼不識泰山,冒範了先生,請先生責罰!“
王家豪心下付道:“玉真子師徒倆前據後恭,不知何故,是不是被我罵糊塗了?且看他們會怎樣。”擺擺手道:“算了,是我來得冒昧,卻也不怨樸塵道長,此事不必再提。”
玉真子笑道:“剛才聽得先生所言,極有意味!貧道研讀道經日久年深,卻從未聽聞先生如此高議,真是有如震聾發饋,醍醐灌頂!貧道當掃榻奉茶,恭聽先生教訓。先生請隨貧道去往觀中安坐。”
又對樸塵喝道:“快去把道舍打掃打掃,今日我要與先生促膝長談。”
樸塵一喜,正好可以擺脫尷尬場麵,忙應道:“是!師父。”縱身飛奔,風馳電掣地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