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三省七部】(2 / 3)

張白道:“凡事皆有兩麵性。如今燕國在北虎視眈眈,蜀國在西,野心勃勃,與瓊台一事上,顯露無疑。但我大王朝地處南方沃地,風調雨順,即便局部地區不得天時,皇上大可調糧、銀、人去救助災民,也不至影響大局。但皇上說,形勢不算太妙,也不算錯。可乍一看不妙,細細琢磨琢磨,也算是一件好事。”

這幾句說的平平,不過是引言,洪德帝忙催道:“有趣,如何成了好事?”

張白道:“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光皇上有憂患之意,自然不夠,畢竟皇上是舟,天下百姓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說到這裏,忽地心中大凜:糟糕,這個時空的曆史上沒有唐太宗,老子這話說的有欠考慮,若是皇上沒這個氣度,隻怕老子這顆腦袋,他奶奶的有些懸。

洪德帝聽到這句,立時臉色一變,盯著張白一言不發,目光如電。張白隻覺得渾身毛骨悚然。洪德帝為帝多年,這等君王的威勢,自有一股震人心魄的力量。張白能傲立不動,且臉上隻顯露出輕微的懼意,落在洪德帝眼裏,實在是難能可貴。洪德帝看了張白良久,忽然笑道:“好一個君王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你繼續說吧。”

張白高懸的心這才放了下來,繼道:“方才說到,光是心有憂患之遠識,萬萬不夠,須得天下百姓也有這危難之識。是故,須得啟發明智。這跟如今大王朝重視人才教育,算是契合的很。但畢竟不是沒一戶人家,都供的起上學的費用。”

這話引起了洪德帝的共鳴,王朝百姓之子都能上學,實在是遙遠不可及的事。但聽洪德帝歎道:“朕也想過,朕雖為君王,但也有無奈之事。”

張白道:“此事草民有解決之道,不過須得等下再說。”洪德帝還是頭一次碰到有人敢在自己麵前賣關子,暗想:這人倒也算是個奇人。當下微笑不語,靜聽其言。張白接著道:“如今燕國跟蜀國雖覬覦大王朝的富庶之地,卻沒敢冒然出手,一來是因為我大王朝民富國強,二來是因為皇上在上,掌控大局,運籌帷幄。但真要打起仗來,主要還是看雙方兵力之強弱。是以,草民覺得,皇上須得興軍備,固城防,練兵士。”

洪德帝道:“依你之見,如今我大王朝的軍力大有不足麼?”

張白道:“永無足時。恕草民妄言,王、燕、蜀三國之中,若想一統天下,當以我大王朝為首。”

洪德帝眼中精光一閃,別說是一統天下,即便是開拓一些疆土,也是他夢寐以求的事。隻因當年先皇曾跟他說,隻需守住江山,使得民富國強便可。張白這番言語,無疑觸發了他心中隱埋已久的豪情壯誌。洪德帝激動的道:“張先生繼續說。”

張白見自己說到了點子上,喘了口氣,接著道:“但想發展軍事,需要大量軍餉,而縱觀大王朝之現狀,輕賦稅,重農耕,此乃皇上愛民如子,也是萬民之福。是以想要壯大軍事,而又不能加賦稅,實在頗為棘手。草民倒有一策,隻是這法子前無古人,乃是開創曆史之舉,有所不當之處,望皇上權當草民戲言,不要治草民的罪。”

洪德帝心道不過說說而已,又不一定真要施行,急忙道:“何等開創之舉,說來一聽,朕絕不怪罪於你便是。”

張白吸了一口氣,道:“草民這個主意。用四字概括,便是‘封建資本’。”

“封建資本?”洪德帝隻覺得這詞彙頗為新鮮,一時無法猜透其中意思。

所謂的封建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乃是後世的史學家、經濟學家給出的名詞,洪德帝如何能知其意。張白一時沒想到這點,說道:“容草民慢慢解釋。皇上可興商業,大興商業。草民建議,三省之下,本有六部,不妨再設一部,細分出來,為商部,專管商業。當今社會,重仕途,輕商業,所謂士農工商。而想讓大王朝迅速發展的話,商道便是必經之道。”

張白本是商人,說出這話,一時沒能拿出足夠的理由,難使人信服。洪德帝略感失望,道:“商道如何興國?”

張白道:“商道,調度有無,經濟天下,以錢生錢。不如草民打個比方,一切便清清楚楚。”

洪德帝問道:“什麼比方。”

張白笑道:“張三手上有一兩銀子,十斤地瓜,而李四手上有二十斤白菜。若是張三想吃白菜,便以一兩銀子買了李四的白菜。而李四喜歡吃地瓜,就以賣白菜所得的一兩銀子,去買了張三的十斤地瓜。這般一來,這一兩銀子還在大王朝之內,分毫不少,而張三跟李四卻各自吃上了想吃的東西。這便是商道。而張三跟李四的買賣,生意人稱之為消費。而草民為了說的簡單一些,便隻舉了兩個人。若是張三想吃點心,想買衣裳,便會把銀子花在別處。消費,便是需求,有需求,便能促進生產,生產發展,則民更富,國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