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學就這樣靠著你祖爺爺捐贈的資金運轉了好些年。每年都有一批貧窮而又傑出的學生,因為得到你祖爺爺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的走向社會。在當時那種動蕩的社會環境下,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在畢業後都選擇了投身軍旅的從軍生涯。其中的一批佼佼者,投身於舊國民政府的國民革命軍中,先是參加為掃平軍閥割據而發起的北伐戰爭,為統一神州而作出了貢獻。在接下來的抵抗外族入侵的八年抗戰中,這批人又戎馬倥侗,拚弑在各處血肉橫飛的戰場上,為國家和民族的存亡立下赫赫戰功。當然他們中有很多人就此長眠在各處戰場之中再也回不來了,而他們之中的幸運者在曆經各種血雨腥風九死一生的亡命廝弑之後,終於百戰餘生得以衣錦還鄉。回鄉後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無不都是馬上上門拜訪你的祖爺爺,這一位昨日資助他們學習,讓他們得以成材的恩人。在抗戰勝利的那一年,在你祖爺爺生日的那一天,十多名將軍齊臨我們這個山區縣城為你祖爺爺祝壽。當年這樣的一件事轟動了整個縣城,你祖爺爺的事跡也在當時社會上傳為美談,名聲和威望也因此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事隔不久之後,當時的國民政府就因他對國家所作的貢獻,而任命其為縣長。”爺爺慢慢地對我說道。
“那後來呢?”我又問道。
“唉唉!你是大學生,這段曆史你肯定在教科書上是讀過的。正如教科書上所說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人民民主政府,和代表少數官僚資本主義利益的舊國民政府進行了命運的對決。這場持續了三年的大對決最後以新生的人民民主政府獲勝告終。”爺爺以一種波瀾不驚的語氣,淡淡然地講述著。
“本來你祖爺爺當時是有很多機會可以也隨著舊國民政府遷移到海外的。但他始終是個書生意氣很重的人,他認為無論是那個政治集團獲勝執掌國家,集團的利益始終不應該,也沒有任何理由淩駕上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之上的。而他自己認為這麼多年來,他的所作所為始終無愧於國家和民族,因此也沒有離開故土移居海外的必要,最終選擇留了下來。”
爺爺講述的這一切已經是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六十多年的時間足以以磨平人世間的絕大部分的印記。‘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生生死死放在人類作為一個種族繁衍的時間長河中,看開了也無非不外如此,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特別訴說的。時至今日,當我聽著爺爺用一種平淡的語氣講述著六十多年前那段前塵往事時,心中除了一點點壓抑一點點遺憾外,也已經沒能產生其他太多強烈的感情。是啊!逝者已已,而生者還得繼續麵對,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