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星如雨(1 / 2)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很喜歡仰望星空。

這應該是上高中之後養成的習慣了。

十五六歲的我們容易被各種事物吸引注意力,小到上課時窗台上停留的蒼蠅,大到下一屆世界杯或者奧運會;再小的事也能牽扯出來無數的話題,再大的問題到我們這裏都成了茶餘飯後的閑談。當然我們的話題僅僅是用來娛樂而已,並不涉及敏感話題。

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和老範是同桌(老範和我是親戚關係,平時在一塊兒的時候也經常開玩笑)。他似乎總是能注意到我們注意不到的並且很有趣的事物,這讓我覺得他的觀察細節的能力還是很令人振奮的。正是這樣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

那時候是剛剛過完高中的第一個國慶節之後的某一天晚自習下課。十月份可謂是秋高氣爽,晚上天空也是格外的清爽,不得不提的是,一年四季裏麵秋天的夜空十分的迷人,星漢燦爛,月光耀眼。那天晚自習下課我和老範一同走出教室,就在走出教學樓的那一刻,我不經意地抬頭看了看天空,星光閃閃很是迷人。這個時候老範在我身邊悠悠然道:“如果你看自己的頭頂上的天,就會看到北鬥七星。”我將信將疑地看了看,於是從出生到現在我頭一次看到北鬥星,突然感覺到七顆星離我的距離並不遙遠,因為那一刻它們就在我眼前展現。看著看著竟然有些感動——不得不承認,當頭一回如此仔細地看夜空中的星星時,突然會覺得它們靜默在那裏倒成了一種不可名狀的美。從那以後,我就很喜歡經常仰望星空,就那麼靜靜地看著每一顆星,誰也不打擾,悠然自得。

在我的記憶裏沒有什麼描寫星空的語句,就算是有也是忘得一幹二淨。因為我不喜歡人們所描寫的那種星空,過於渲染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感受星空的真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去用眼睛看,不過抬頭的光景,想必沒人會介意吧?之後不管我的心情是好是壞,不管我遇到了什麼好事壞事,我都習慣一個人去對著星空發呆,那樣什麼不愉快的煩惱都會消失不見了。

到這裏有人會很好奇地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如此喜歡星空。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沒有仔細地考慮過,估計原因會很多吧。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當你獨自一人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周圍沒有火樹銀花,沒有車水馬龍,很安靜隻有你一個人,找個幹淨的地方坐下。這個時候什麼都不想,就是看天上的星星,常常會感覺到這些閃爍的星會離自己非常非常遠,但是又會感覺到它們離自己似乎近在咫尺。夜空是安靜的,這些星星遠離人間,遠離塵土,遠離世俗,遠離喧囂。夜空的深邃和星星的遙不可及讓一切變得神秘而吸引人。但是有的時候又會突然覺得空中的景象實在是夠熱鬧,那麼多的星星同時出現在空中,像是趕著參加集會,又像是在舉辦什麼盛大的慶典。到這個時候,我已經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地陶醉在這番景象裏了,這個時候的我的心情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既興奮又悠然,莫名的心曠神怡。

我們高中的語文課堂是最熱鬧的課堂,語文老師的教學風格很是“親民”,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同學們在她的課堂上一個溜號睡覺的都沒有。我曾經記得語文老師給我們留過的一項作業是每個人作一首詩,並且她要在課堂上叫同學們朗讀自己的詩。就是詩人作詩也要花費一番功夫,就更別說我們這些還沒有成年的學生了。我記得自己在創作詩歌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腦細胞,老師規定的時間是一個星期,而過了四五天我還是沒有什麼思路。到了規定時間的前一天,也是同樣的晚自習放學,回家後沒有直接上樓,而是找了一個空曠的地方坐下來望著天空發呆,因為欣賞夜空成了我的一種習慣。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顧還是命運的安排,過了沒多長時間突然看到天空有流行劃過,雖然隻是一瞬間,卻激發了我那顆高速運轉的大腦。靈感就在霎那間湧現,於是我就作了高中時代的第一首詩,也是迄今為止我作的唯一一首詩。但是後來上大學之後我再讀這首詩的時候就像新的一樣,這令我死活也不相信這首詩是我高中時代的產物。可能這是我喜歡星空的一個原因吧,就在夜空的深邃與神秘中,突然就會有某個事物激發自己的靈感,而更幸運的是我抓住了那一絲靈感,終於也能寫出不俗的東西。

你是誰筆尖下朝思暮想的少年,在棄城的荒途中輾轉成歌。

其實學生們的真正的第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算是高考。因而小學生初中和初中升高中的考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形式,當然,並不是說誰考上了某名牌大學就能夠順風順水、大富大貴,天算不如人算,凡事都要靠自己。我的初中生活有四分之三是玩過來的,但是那個時候似乎很懂得人情世故,對某些事情特別反感以至厭惡,對某些事情卻也是懵懵懂懂。不能說高中時代的我們什麼都不懂,但是事實上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其實還是什麼都不懂。那個時候很多同學跟我開玩笑說,這麼會寫文章的人要是寫情書的話一定也會文采斐然的吧。我自然把同學們的玩笑不當回事,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我在高中時代的時候真的有很認認真真地喜歡過一名女生。這樣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說出口的了,還得裝作若無其事,如果讓同學們看出來又會有一陣八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