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是炎炎夏日餘熱未盡,繼續蔓延的時候。剛剛送走上一批高考結束的學哥學姐們的縣一中,又以她包容的胸懷迎接我們這一群小毛孩兒的到來。高中的一切讓人陌生但卻又很熟悉:陌生的是環境,高中的課堂,高中的老師,高中的桌椅板凳;熟悉的是人,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初中時就同班或者同級的。每個人新學期第一天都一樣:見到那麼多麵孔,見到班主任。
開學第一天可謂“西線無戰事”,很平常地過去了,領一下新課本,和老同學閑扯一會兒。不過新鮮事兒總是在後頭。這是後話。我們仍然稚氣未脫地剛剛從初中校園裏走出來,成為暫時“不合格”的高中生,初入高中,我們心裏所想的是新環境新氣象,還有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就我個人而言,我來到的這個班級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迫感,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這是一個高手雲集的班級,在高手的夾縫中生存何其艱難!當年的我隻有十六七歲,但是對於外界的事物足夠有自己的判斷力了。和這個教室裏麵的人接觸不到一分鍾,我就深深地感到一股莫名的壓力,壓得我快喘不過氣。於是意識到:好日子到頭了。
我們是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被各種改革折磨的90後,也很慶幸我們是最後一批,因為我們的學弟學妹接受的“摧殘”就會少很多了。在我們的時代,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不好的就是壞學生,這是我們這一代永遠不變的主題。沒有人願意被所謂的“壞學生”標杆,但是事實上大家的確就是這麼做的。自從升入高中以後,我們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一點一點地形成。於是開始變得所謂“叛逆”,就我個人而言,高中時代的我一點也不循規蹈矩,大學時代更是這樣:我不喜歡我的專業,甚至厭惡,即使全專業倒數第一也是一點的不在乎,因為現在的社會,一味地循規蹈矩並不能吃飽飯。
回來說說我的高中同學,我覺得我們班真的聚集了這個時代各個領域的精英,因為班裏的每一個人都是鮮明而獨特,並且個性張揚。在我們的世界裏,所謂“學霸”和“學渣”無非就是方仲永和愛因斯坦的區別。如果人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世界也沒什麼特別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就已經足夠了。在我的班裏,比如說我,擅長寫作和繪畫,那麼好,班裏的板報高中三年就都歸我調度了。不是什麼人都擅長啃書本,硬啃反而會出事。
高中時代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最燦爛的一段時光,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最青春的一段時光,也是最珍貴的一段時光。如果重新來過,我們仍然會擁有初入高中的那份怦然心動。這些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它是我們最純真的回憶,這回憶屬於每一個擁有它的人。
如今的我大學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在大學校園裏,我幾乎每天都在尋找曾經的自己,隻是再也找不到了。曾經的我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周圍的一切讓我感到無所適從,即使我已經大三,這種感覺仍然存在。除了這裏的人,我厭惡其它的一切,包括學習,於是,高中時代令我無比懷念,以至於無法自拔。我想,我已經回不到那些純真歲月,就讓我的文字隨著記憶深深刻在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