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同意(2 / 2)

成基命無奈地答道:“說過。”

劍眉輕輕一挑,何可綱道:“老大人,由此可見,我剛才說的話不無道理。崇禎不僅不傻,而且還有點小聰明,但卻缺乏戰略眼光,看不清大勢。崇禎這種人隻能居家過日子,讓他作皇帝,不僅難為自己,更是難為天下人。如果現在的都城不是北京,而是南京,那建奴確是癬疥之疾,但隻要定都北京一天,建奴就始終是心腹大患。”

盡管不願在何可綱麵前承認,但三人都不由輕輕點頭,何可綱說的太對了。

“三位大人,”何可綱繼續說道:“崇禎之所以要處大帥以極刑,就是因為他認為大帥比皇太極更危險,今後自然更是如此,再加上惱羞成怒,勢必更得變本加厲。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崇禎不與皇太極聯手對付我們,那何某到會覺得奇怪了。”

何可綱一番話說完,成基命無辭以對,心頭歎息不已,遼軍中真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說實話,崇禎的勤勉和熱心國事,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比起其他的皇帝,崇禎要好得太多。

作為皇帝,崇禎的性格有很多缺點,而且接手的又是個大爛攤子,但另一方麵,因為有了袁崇煥,崇禎的運氣又可以說好得不得了。不管崇禎有什麼缺點,處理政事有多少失誤,但隻要能始終信任袁崇煥,甚至隻信任到袁崇煥平滅邊患,但太可惜了……

默然良久,成基命問道:“何將軍,你們想怎麼辦?”

沉默片刻,何可綱道:“老大人,可剛是個粗人,不喜歡繞彎子,實不相瞞,如果可能,我們最想做的就是擁戴大帥坐天下,但一來我們都深知大帥的為人,知道大帥決不會同意,二來是格於形勢,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能讓關內動蕩。”

成基命歎道:“諸位將軍有此顧慮,國家幸甚,萬民幸甚!”

何可綱道:“老大人,您高抬我們了,實際上,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沒有信心可以生存下去,我們就會破釜沉舟,殺了崇禎,然後揮師山西、山東,河南、河北。”

冷汗汩汩而下,成基命知道何可綱說的不是虛語,可一旦形勢發展至此,那……良久,成基命問道:“不知何將軍所言‘信心’指的是什麼?”

何可綱沉聲答道:“糧餉和物資。”

成基命道:“什麼意思?”

何可綱解釋道:“如果糧餉和物資儲備充足,我們不怕任何人,即便崇禎和皇太極聯手對付我們,我們也不怕。所以老大人,我們想在形勢惡化之前回師關外,但這有一個前提,我們要把足夠的糧餉和物資運到遼東。”

“老大人,形勢惡化與否取決於時間,是否能夠把足夠的糧餉和物資運到遼東同樣取決於時間,所以問題是我們能否在形勢惡化前把事情處理完。”頓了頓,何可綱接著說道:“老大人,您想必明白,如果光靠我們,那時間一定來不及。”

話說到這個份上,成基命如何會不明白何可綱的意思,餘大成和錢家修自然也明白,三人相互看了看,成基命輕輕歎了口氣,問道:“何將軍,你是不是說要我們出麵幫忙?”

何可綱沒有答話,他站起身來退後梁步,然後倒身跪地,向成基命三人嘣嘣磕了三個響頭。何可綱的舉動把成、餘、錢三人都給鬧愣了,直到頭都磕完了,他們才反應過來。三人趕緊起身離座,把何可綱扶起。

歸座後,何可綱懇切地說道:“三位大人,可剛方才所言沒有一句虛言,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忙,我們唯一的選擇是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就堅持到什麼時候,何況你們對每一個遼東軍民而言都是大恩人,經過此事後,崇禎一定不會放過每一個為大帥說過話的人,所以把三位大人請到遼東也是所有遼東軍民的心願。”

成基命、餘大成、錢家修三人相互看了看,他們都不由得苦笑,成基命道:“何將軍,我們還有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