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李明峰望著蔡宜群、宋慶二人,麵帶神秘的道:“不過,本官剛滿三旬,難道接下來的後半生就要原地踏步了嗎?”
此言一出,蔡宜群還好,宋慶直接就是頭上冒了虛汗。李明峰說的再明白不過了,現在他已經位極人臣了,但是老李還不想原地踏步,還要更進一步!太師更進一步是什麼?
雖然宋慶也曾經私下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常勝軍確實已經有了能威脅朝廷的力量,李明峰就是想更進一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過宋慶可萬萬沒想到,李明峰竟然膽子這麼大,當著眾人的麵就和談論下午要吃什麼一樣來討論造反的問題。
李明峰看到宋慶的窘態,知道他膽子小,不敢輕易探討這種事。不過這種思想是要時刻灌輸的,否則將來真到了要和朝廷翻臉的時候,別再沒有心理準備。
李明峰繼續說道:“要想有所為,就必須要早做準備。保定距離北京很近,隻要需要的話,咱們完全可以出其不意的拿下北京。不過,拿下北京之後呢?”
眾人哪敢接這個話頭,誰知道常勝軍拿下北京之後應該怎麼做。眾人的表現早就在李明峰的預料之中,李明峰看眾人半響沒有回應,就自顧自的說道:“不考慮常勝軍的因素,如果是洋人再度進攻北京,那麼朝廷隻有四條退路。
一個是往北再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如果洋人逼得急了,朝廷會北入蒙古或者出關到遼東盛京躲避。滿蒙向來是聯盟關係,朝廷如果到了蒙古或者盛京,可以發布勤王詔書,令南方各大勢力入京勤王,然後再召集遼東的八旗兵,再向蒙古王公借兵,共同進兵北京。則占據京城之洋人必滅。
第二個,就是南下到南京。到南京之後,朝廷可以給蒙古、盛京發詔書,讓其從北方發兵,然後朝廷再親自指揮江南兵力北上,南北夾擊,共破北京。
第三個就是往西南走四川。這是當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躲避安祿山所走的路線,成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朝廷到此之後,可以組織兵力反攻。
第四個就是往西到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城防之堅固,地勢之險要自不必說。到西安之後,朝廷仍然位於中部地區,北可以連接蒙古,南可以調動南方兵力,既可以調動雙方兵力,還可以不受製於這兩方,這是一條很好的路線。”
蔡宜群和宋慶聽了這話,也深以為然,北京一丟,朝廷也就這幾條退路罷了。
李明峰繼續說道:“現在咱們常勝軍占據遼東,如果老子造反,遼東最先變成咱們的地方,朝廷必不敢往盛京方向去。
而蒙古雖然和滿清朝廷是盟友關係,但是蒙古各部也隻是迫於滿清的強盛國力罷了。如果朝廷如喪家之犬一般投奔了蒙古王公,然後還想借蒙古之力收複北京,這可就完全是癡心妄想了。
蒙古人要是有機會攻破北京,入主中原,又怎會聽命於滿清朝廷?他們隻會殺了滿洲貴族,然後妄圖重新恢複成吉思汗鐵木真的榮光。這點連我都知道,朝廷當然更知道,所以朝廷絕對不會把自己放到別人的手掌之中。
同樣的道理,朝廷又向來不信任漢人,絕對不會到四川和江南投靠湘軍、淮軍,那樣實際上也相當於把大清的命運托付給了漢人。所以現在來看,朝廷隻會走到西安,然後再發布詔書勤王。”
眾人聽了李明峰的解釋,雖然有些心驚肉跳,但是仍然在不斷的點頭,李明峰分析的在情在理。
李明峰又道:“而且現在的陝甘總督是多隆阿,但南方的兩江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都是漢人,北方的直隸總督也是漢人,所以朝廷無論如何都不會再讓漢人插手到陝甘這最後一塊地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