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剛才交代了伯錫爾該如何寫戰報,就是擔心常勝軍和哈密回王的兩份戰報有不同的地方。
伯錫爾被阿古柏囚禁了起來,他自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他所知的全是李明峰轉達的。李明峰將整個戰局描繪的異常簡單和順利,老李告訴伯錫爾,常勝軍出了嘉峪關後,立刻分兵三路,李明峰親自來打哈密,手下將領去打吐魯番和迪化。
阿古柏雖然集中了兵力,仍然不是常勝軍的對手,常勝軍隻是一戰,就擊潰了阿古柏,逼迫其遠遁。而常勝軍手下的兩路大軍,一個正在猛攻迪化,一個已經占領了吐魯番。至於劉銘傳重傷,常勝軍傷亡近萬的消息,老李則根本沒有提。
所以宋慶很疑惑,按理說越強調戰爭難打,才越能立功。但是李明峰卻把一場苦戰給描繪成了一個簡單順利的戰役,宋慶不理解李明峰為什麼這麼做,所以告辭了伯錫爾之後,宋慶立刻就開口相問。
李明峰對宋慶解釋道:“警覺性必須時刻保持,京師裏的那幫人對常勝軍從來就沒懷著什麼好心。要不是常勝軍的力量強大,讓朝廷不敢輕舉妄動的話,我們現在不是像苗沛霖一樣身首異處,就是得像袁保慶一樣放棄手中兵力。
這次咱們出兵西征,保定和遼東防守力量就薄弱了。朝廷完全有能力徹底鏟除常勝軍的根基。朝廷現在所懼怕的,不外乎就是咱們在外的這六萬大軍罷了。要是讓朝廷知道,常勝軍吃了些虧,恐怕有些人就會按耐不住了。
如果常勝軍遭到重創或者陷於苦戰,朝廷再落井下石發布詔書,斷了咱們的糧草供應,那常勝軍就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給朝廷製造一個假象,讓朝廷認為常勝軍是百戰不敗的,是天下無敵的。
這樣雖然會讓朝廷更加的忌憚和防備常勝軍,不過我們也會安全很多。朝廷不會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貿然向常勝軍動手的。”
此刻隻有蔡宜群、宋慶、李明峰三人和李明峰的兩個親兵統領傅禹、丁藻林在一起,其他人相距都在二十米開外,所以眾人也不顧忌被別人聽到,有什麼都直說了。
蔡宜群聽完李明峰的解釋,不禁問道:“既然西征有這麼多弊端,那我們為何還要冒險西征呢?”
蔡宜群是最早就跟著李明峰了,在洋槍隊時期他就是核心人物。蔡宜群對李明峰也算得上是十分了解了,老李這個人是什麼人,蔡宜群可比誰都清楚。
要說李明峰是個愛國者,為了保護國土才冒著根據地被滅的風險而出兵新疆,蔡宜群是第一個不信的。蔡宜群知道,老李雖然不像民間和士子之中所傳言的那樣是個漢奸,不過也決對不是什麼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
據蔡宜群的多年觀察,他深知李明峰是個實用主義者,辦事先照顧自己的利益,然後是自己的小集團的利益,再然後才是國家、民族這些。
新疆土地貧瘠,又遠離中原,在蔡宜群眼中,這裏既沒有軍事價值又沒有經濟價值,所以蔡宜群就對李明峰的出兵動機產生了懷疑,此刻正好有機會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李明峰聞言,四處望望,看到附近都是自己心腹,索性也就解釋道:“新疆戰略位置重要,北連沙俄、蒙古,西接中亞,南據西藏。往東,則是中原!自古以來,中華都自詡為中央帝國,為世界中心,從這個角度看,新疆自然是偏遠之地。不過,要真正從全球看,新疆實際上才更接近世界中心。”
新疆和中亞是歐亞大陸的中心,而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集中在歐亞大陸,所以李明峰稱新疆更接近世界中心是正確的。
李明峰看到眾人麵露不解,知道他們目前對全世界還沒有概念,老李一怒之下,索性說的更直白了:“常勝軍如今在遼東、保定都有了自己的根基,論實力,已經很強大了,絲毫不遜於湘軍,甚至連朝廷也要忌憚常勝軍幾分。要是我等隻求位極人臣,那這等勢力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