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遼東半島(2 / 2)

甲午戰爭時期,中日在旅順發生大戰,北洋水師戰敗。隨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竟然將滿清的發源地——遼東半島割讓給了日本人。幸虧英法諸國幹涉,才沒讓日本人的野心得逞。

三年後,沙俄軍艦強行奪取旅順口,第二年旅順被清政府“租借”給了沙俄。

有趣的是,清政府肯割讓土地,但是日本政府卻不答應。六年之後,也就是1904年日本軍艦突襲旅順港,引發日俄戰爭。隨後沙俄戰敗,日本成了旅順港的新主人。

二戰之後,日本投降,旅順重新落到了老毛子的新政府——蘇聯手中,直到十年後,也就是1955年,旅順才被重新交給中國人自己管轄。

旅順作為保護京師的大門,北方海軍第一戰略要地,竟然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可見中國當時之孱弱。

但是老李卻不希望這種情況再發生,從今以後,旅順就是常勝軍的地盤!任誰也休想在這裏猖狂!

老李畢竟還沒有被授權管理北洋水師,所以李明峰隻在旅順口附近留下了一個團,兩千多人的兵力之後就抵達了金州。

金州就是後世的大連金州區,距離旅順不過百裏距離,是遼東半島南端最大的城鎮。當然,這個所謂最大也沒有多大,隻比內地省份的縣城大一些罷了,還是無法容納如此多的移民和軍隊。

此時距離朝廷發布鼓勵移民令和籌建北洋水師令已經有大半年之久了,旅順有數萬民夫在擴建港口,修築軍營。而金州附近也有不少從關內慕名而來的移民。

李明峰仗著手中還有些銀子,所以在金州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隨軍到達遼東的直隸移民、工匠、軍屬都參與到了擴建金州城的運動中。

李明峰知道,未來的戰爭,城牆基本就沒有作用了,所以索性扒掉金州的城牆,直接修建民居、石板路、軍營、各大衙門。

金州以前是廳,不是正常的行政級別,李明峰上奏朝廷之後,朝廷下旨改金州廳為金州府,任命杜翰的弟弟杜喬羽為知府。

杜喬羽一直跟隨在杜翰身邊,曾經做過戶部的主事,在直隸的時候,他也在布政使衙門任職,這次李明峰將他提升為獨當一麵的人物。

遼東半島,盛產煤、鐵,李明峰在控製遼東半島南部之後,又重新向北推進,讓蔡宜群率軍進駐營口,讓宋慶率軍進駐鞍山,讓李秀成進駐遼陽,讓韋誌俊進駐本溪。這樣一來,整個奉天的中南部,就都是常勝軍的地盤了。

本溪盛產煤礦,鞍山盛產鐵礦,營口是《北京條約》定下的通商口岸,遼陽是遼東半島上僅次於盛京的大城。有這四個城池在手,李明峰有信心能依靠奉天的豐富資源,再建立起一個類似於保定的工業基地。

而且遼東半島上都是大平原,土地異常肥沃,適合耕種。目前奉天居民人數隻有百萬,根本無法耕種這麼多土地,所以老李即便帶來了五十萬的新移民,也沒有對當地的經濟帶來任何破壞,反倒是積極的推動了遼東的發展。

在李明峰抵達遼東一個月後,奕也從北京來到了旅順,他要親自看看旅順口的建設情況。隨行的,還有朝廷剛剛任命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日昌。

丁日昌也是辦團練起家的,他是廣東人,他的團練主要在江西作戰,所以李明峰和他沒有見過麵。而且他的實力也隻算是中等,手中隻有三四萬人馬,比袁保慶都要弱很多,以前一直沒有引起李明峰的注意。

太平天國覆滅之後,丁日昌因功被封為蘇鬆太道,兼管上海海關,戴二品頂戴。丁日昌很配合朝廷,在天京被攻破之後,丁日昌主動的要求將手中兵權上繳朝廷,所以此人深得朝廷信任。這次組建北洋水師,朝廷特意提升他這個隻能算是二流人物的家夥來主管。

現在的格局是,地方大,中央小。地方上,南方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駱秉章,北方的李明峰,都有自己的軍隊,朝廷是對此無可奈何。

但是朝廷為了盡量避免出現叛亂的行為,所以還是不停的扶持新的有能力,有資曆的官僚,希望能形成地方之間的相互製衡。丁日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嶄露頭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