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後來他被清軍圍困,馮子材被朝廷說服,投降了清軍。投降之後,馮子材反倒混的風生水起,在追剿長毛的戰役中屢立戰功,竟然做到了一品提督,成了獨當一麵的大將。
司馬平和馮子材同是天地會的成員,也都在大成國擔任過職務,所以兩人熟悉的很。昨天兩人再次相遇,都驚詫萬分,萬沒想到能在這種局麵下重逢,當然也感慨萬分。
看看身上穿著的滿清官服,再想起年輕的時候,一起發誓反清複明,驅逐韃子時候的慷慨壯誌,司馬平和馮子材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心中肯定是充滿了苦澀。
李明峰坐在椅子上,心中暗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算起來大多是身不由己。”
李明峰看著和自己並排坐著的九個人,心中暗自盤算著力量對比。
實際上天京城下有七支軍隊,可以大概分成四股力量。這七支軍隊是李明峰的常勝軍、曾氏兄弟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馮子材的綠影軍、馬新貽的安徽皖軍、袁保慶的袁家軍。
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實際上都是湘軍班底,而且李鴻章和左宗棠也都把曾國藩當成老師,對其唯命是從,所以湘、淮、楚三軍算作一股力量。此刻蘇南地區湘軍有二十五萬人馬,淮軍有五萬人馬,楚軍有五萬人馬,這股力量總計三十五萬人馬。
馬新貽的安徽軍和馮子材的綠營兵都是聽命於朝廷的軍隊,算是一股,都屬於朝廷的力量。馬新貽的皖軍有五萬人馬,馮子材的綠營兵有三萬人馬,這股力量有八萬人馬。
還有就是誰也不歸屬的袁家軍的了,袁家軍經過六合一戰,現在還有八萬人馬。
最後一股力量就是常勝軍,此刻常勝軍五鎮有五萬兵馬,再加上老李剛剛收編、使用冷兵器、歸司馬平指揮的八千“鋒銳軍”,約有六萬人。
在人數上,常勝軍兵力最少,但是卻沒有人敢小覷常勝軍的戰鬥力。畢竟在兩個月以前,常勝軍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能將固守廬州苗沛霖十萬人馬殲滅,這等戰鬥力,誰又敢小覷?
尤其是眾人不是親眼見過洋人的軍隊戰鬥,就是親眼見過常勝軍戰鬥。眾人深知,五萬使用西方火器的常勝軍足可以對敵二十萬以上的普通士兵。如果是在有利於火器發揮的地形和天氣下作戰,五萬常勝軍甚至可以對抗三四十萬冷兵器軍隊。
李明峰正在思考著蘇南地區的力量對比,審判卻已經開始了。
“帶李秀成上來!”曾國藩看到眾人都已經到齊,下令道。
“帶偽忠王李賊秀成過堂!”堂下站著的親兵聽到曾國藩的命令,連忙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