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七年底,不滿天平天國領導的撚軍將領紛紛離開,回到淮北、魯中南和河南作戰,準備自己打天下。太平天國北部的撚軍隻有張樂行的黃旗和龔得樹的白旗、蘇天福的黑旗留了下來,人馬隻剩下全軍的三成。
又經過多年征戰,不滿洪秀全的撚軍由於互不統屬,各自為戰,一直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最終逐漸衰弱,有的幹脆就被剿滅了。張樂行所部撚軍因為和太平軍密切配合,倒打了幾場勝仗,軍隊逐漸正規了起來。
鹹豐十一年,安慶被破,太平軍損失極其慘烈,陳玉成率軍數萬北渡淮河,進攻山東。張樂行、龔得樹、蘇天福一直在江蘇北部,山東南部活動,這次得知陳玉成率軍北上,連忙出兵響應,和陳玉成一同組成發撚聯軍,準備兵發北京,以緩解天京危機。
發撚聯軍和僧格林沁的蒙古兵在黃河沿線發生對峙之後,淮北軍閥苗沛霖、河南軍閥袁甲三都暗中送信,表示了投靠之意。
這對陳玉成等人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他們本來是被逼北上的,但求能分擔天京壓力便可,哪敢妄圖攻取北京?但是得知這兩大軍閥反叛,整個形勢就逆轉了,本來處在絕對劣勢的發撚聯軍變成了可以和清軍分庭抗禮。
知道勝敗在此一舉,頗有義氣的蘇天福獨自率軍北渡黃河,準備和同在黃河北岸的袁甲三共同打僧格林沁一個不備,取得決定性勝利。
奈何僧格林沁情報工作做的很好,早就得到苗、袁造反的消息,又怎麼會留著弱點讓人家攻擊。僧王打蘇天福,是穩紮穩打,完全沒有因為自己兵力多而輕視撚軍。隨著時間的流逝,文祥和李明峰又加入了戰鬥,蘇天福猛然驚覺,假如袁甲三再不幫助他的話,他就隻有跳黃河逃生一條路了!
連日來,蘇天福多次給袁甲三寫信,催促其不用再等絕妙時機了,趕緊抓緊起義。
在李明峰大軍抵達德州的當日,袁甲三終於給蘇天福回了信。
禹城縣衙,撚軍五旗之一的總黑旗指揮部。
蘇天福接到袁甲三的來信之後,迅速召集了麾下眾將討論軍情。
蘇天福今年整四十歲,身材偉岸,麵容黝黑,容貌憨厚,此刻他黝黑的臉上盡是掩蓋不住的喜色。
“好消息!好消息!天佑撚軍!天佑撚軍!哈哈哈哈!”蘇天福爽朗的笑聲震得眾人耳朵都隱隱發痛。
“大哥!是什麼好消息讓您這麼高興?”撚子是依靠血緣關係聯係起來的,此刻發問的正是蘇天福的親弟弟,也是他的副手——蘇天祿。
“天佑撚軍!袁甲三剛剛寫信告訴我,經過他的勸說,直隸總督李明峰也已經投靠我軍了!哈哈!這等消息算不算天大的喜訊?”
“啊?!真的?”眾人聞言一驚。消息的真假暫且不論,單憑這個消息就已經夠讓眾人震撼的了。
大清的地方官員中的第一人,一品大員、太子太保、直隸總督,百戰百勝的常勝軍締造者李明峰竟然要反清了!
蘇天福興奮的道:“袁甲三在信中說,李明峰因為和奕等人不合,屢屢遭其陷害,這才逼不得已而舉旗反清!”
“好啊!好啊!”蘇天祿和其餘的十數員戰將聞言都興奮不已,連聲稱好。
這時站在蘇天福身後的一個身穿長衫,頭戴方巾的中年儒生站了出來,麵帶憂慮的道:“李明峰和清妖不合這倒是天下共知的事情。其手中的常勝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力非常,據聞有以一敵十之能,連英王爺在安慶城下也吃過他的虧。他要是肯反清,確實是我軍一大幸事。隻不過,要小心其中有詐!”
這人名為邱青林,本是亳州一個舉人。此人雖然是士子,但是卻不喜歡讀四書五經,偏偏願意看各種雜書。尤其是對那些描寫陰謀詭計、人心叵測的書最是喜愛。
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考到了三十五歲,仍然是一個舉人。等到他第三次落榜之時,正是撚軍打到亳州之時。
邱青林得知家鄉已經被撚軍占領,暗想:“我學的全是爾虞我詐的東西,在科舉上是肯定沒出路的了!既然如此,何不投靠撚子?萬一撚軍得了天下,我不就是張良、劉基那般人物?豈不是比那皓首窮經要強上百倍千倍?”
於是,邱青林就投靠了撚軍黑旗。
因為邱青林有文化,所以一入撚軍他就被蘇天福召到幕中,負責起草各種文書。蘇天福在後來的多次戰鬥和算計之中,都因為邱青林的提醒而獲勝,或者避免損失。這樣一來,蘇天福自然對其看重的很,最終將他抬到了軍師的位置之上。地位僅在自己之下,是名義上的撚軍黑旗第二號人物。
“其中有詐,其中有詐!你這話我都聽過幾百遍了!在你眼裏無論什麼事背後都有陰謀!”一個粗聲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