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容閎(2 / 2)

李明峰在保定加緊工業建設,長江和黃河兩個戰區的清軍與太平軍的戰局卻又有了新發展。

同治元年二月,公元1862年3月,朝廷恩準了曾國藩的上書,調李續宜任湖北巡撫。至於安徽事物,曾國藩則委派李鴻章負責。

李鴻章抵達安慶之後,仿照湘軍製度,組建淮軍,一時之間,長江流域太平軍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

為了防止孤城被圍,洪秀全派忠王李秀成率軍出天京往東攻擊上海,又派扶王陳得才率軍出天京,過淮北,進河南,兵鋒直指山西、陝西,準備和山東的英王陳玉成形成東西合攻之勢,共同謀取直隸,進逼北京。

洪秀全設想的很美妙,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經過安慶保衛戰,太平軍損失慘重,現在的兵力早就不足以讓他用來進攻了。

忠王李秀成東進上海的部隊遭到了中、英、法三國聯軍阻擊,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戰太平軍不但失去了進攻上海的機會,而且還被清軍順勢奪取了江蘇、浙江的大片地盤。

扶王陳得才率軍五萬順利過了淮北和河南,但是卻在陝西被清軍圍住。陝西是清軍腹地,周圍的內蒙、甘肅、山西、河南、湖北幾省都是清軍控製的地盤。

陳得才的大軍一被圍住,立刻就陷入了險境。西征軍孤立無援、敵人眾多,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陳得才部的覆滅就是時間問題了。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山東境內黃河沿線組織了數十萬大軍,作勢要揮軍北上,直取北京。

但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率領最精銳的滿蒙聯軍,在黃河沿線卻成功的對陳玉成部進行了阻擊,連戰連捷,將陳玉成最初的銳氣消磨一空。數月之後,隨著河南、山東地方上的清軍、團練的從後包抄,陳玉成也陷入了重圍。

縱觀全局,大清形勢大好,太平天國覆滅在即!

但是,這個形勢對李明峰來說,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李明峰知道,長毛一旦覆滅,朝廷的目標就會轉移到擁有兵權的地方勢力之上,首當其衝的,就是曾國藩的湘軍和李明峰的常勝軍。

朝廷絕對不會允許漢人擁有強大的私人武裝,到時候,這些地方勢力隻有兩條路走,一個是放棄兵權,甘心成為忠於朝廷的官員;另一條路就是武力對抗,形成吳三桂那種名義上服從中央,但實際上完全獨立的狀態。

李明峰知道,曾國藩是會接受改編的,但是老李絕對不會!

第一, 假如接受改編,失去了常勝軍的李明峰就無法繼續保證直隸的工業化進程。

第二, 李明峰和朝中權貴勢成水火,一旦失去強悍的武力支持,李明峰很有可能在政治鬥爭中失敗,最終被一刀了結。

所以,李明峰隻能選擇擁兵自保。

既然隻有擁兵自保一途,李明峰就必須趁著朝廷將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長毛、撚子的時候,盡量發展壯大自己。

夏季,隨著大校場改造工程的結束,李明峰對常勝軍進行了新一輪的改編。

原本的常勝軍一萬五千人馬再加上直隸遺留的五千人馬總共兩萬人,李明峰又在直隸發布征兵公告,新征一萬人入伍,現在常勝軍新老士兵共計三萬人。

李明峰將其劃成六個標,每標五千人,第一標由韋誌俊帶領,第二標由周景通帶領。這兩標全部由降清長毛組成。

第三標由蔡宜群率領、第四標由陳星翰率領,這兩標由常勝軍老兵和原直隸四大督標剩餘精兵組成。

第五標由劉銘傳率領,第六標由吳長慶率領,這兩標都是由新兵組成。

重新改編的命令發布之後,反應最強烈的就是吳長慶和劉銘傳,他倆分到的是戰鬥力最弱的新軍,當然不滿意。劉銘傳多次找李明峰理論,不過最終還是被老李說服。

李明峰告訴他,隻有最弱的軍隊才能體現出將領的作用。假如他能帶領一支這樣的軍隊,取得比其餘幾標都顯赫的戰功,那才能證明他的英勇。

聽了這話,劉銘傳不但不糾纏著李明峰抱怨了,反倒覺得被分配到一支弱旅是一件好事,回去之後他又用相同的理由說服了吳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