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閎念洪),這是李明峰在大學時代很崇敬的一個人物,當初還買了兩本他的傳記看。
將外國公使和商團代表送到驛館中休息之後,李明峰腦中緩緩的回憶著這個曾經讓他崇敬非常的人物。
1828年,容閎生於廣東珠海,他的父親在澳門打工。容父當時看到洋人教堂辦的學校管吃管住不要學費,所以就起了貪小便宜的心,將之送到教堂學校讀書,卻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改變了容閎的一生。
1847年,容閎被返回美國的教堂學校校長美國布朗夫婦帶到美國進行深造。先讀預科,再考大學,容閎最終成了美國耶魯大學的畢業生,也是第一個在美國畢業的華人。
此時已經是1854年了,容閎在美國待了足足七年。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他早非昔日在廣東的那個懵懂少年了。
容閎在美國看到了高達二三十層的“摩天大廈”,看到了完全是鐵製的輪船,看到了日行三千裏,永不疲倦的火車,看到了可以以一敵百的西方軍隊。
容閎被震撼了!他知道,假如中國再不變通,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一定會流落成西方欺淩的對象。
1854年,滿懷改革中國理想的容閎返回了故鄉。回到中國以後,一切的事情都不像他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他想向最高統治者進言,想讓精英階層開眼看世界,但是現實卻是--他連一個縣令都見不到!
為了生計,容閎先在洋人使館中做秘書、翻譯,後來不滿洋人對華人的歧視,容閎辭職去做了茶葉生意。但是當時長毛亂起,全國都是土匪,容閎沒做多久,就遭遇了土匪的搶劫。
那次事件,容閎受了驚嚇,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身體才逐漸好轉。康複之後,容閎幡然悔悟,“我誌在維新中國,自宜大處落墨。要是讓土匪給宰了,豈不輕如鴻毛?整天為賺幾個茶葉錢奔走於途,我的大事業豈非如水中撈月?”
在那之後,容閎放棄了一切事業,利用各種手段來謀求向最高層進言的機會。經過人引薦,鹹豐十年,容閎到天京拜見太平天國幹王洪仁玕,將自己的政治理想毫無保留的陳述給了洪仁玕。
洪仁玕也是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對西方的了解要遠多於普通士族,當他聽完容閎的分析之後,認為容閎的不少建議都是可行的,於是就留容閎在天京任職。
經過對天京城和太平天國製度的仔細觀察,容閎得出結論,太平軍不可能奪取天下,於是就堅持不受。
又過了幾個月,容閎又去拜見曾國藩,闡述了向西方派遣留學生、建立新式軍隊的思想。但是曾國藩僅是封疆大吏,並非朝中重臣,雖然讚同容閎的策略,但是對此事卻無能為力。
直到後來,洋務運動爆發,容閔的政策才假借曾國藩之手送到了朝堂之上,大清終於在1870年派遣了第一批留學生,而容閎也成了帶隊的副監督。
隨著留學幼童的長大,很多思想開放的學生都剪掉了辮子,還有人信奉了基督教,這樣就引起了朝廷的警覺,1881年,大清提前終結了留學生計劃,所有留學生都被召集回國,容閎奮鬥了半生的事業頓時土崩瓦解。
雖然留學生計劃失敗,但是容閎仍然為了中國的富強而奔走,隻不過,頑固保守的清政府才是國家的主人,他們執行的是保守策略,容閎的意見一直沒得到朝廷的采納。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84歲的容閎在病中給孫中山寫信,恭賀他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遺憾的是,三個月後他就在美國病逝了。
李明峰還記得,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評論說,“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哎!我怎麼能忘了這個人!”李明峰自責道。
“按年份看,他現在應該剛剛在太平天國和曾國藩那裏碰壁,正是沒有出路的時候。有了他,留學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李明峰心中暗想。
李明峰現在的工作重點就是建設保定,所以不可避免的要和洋人有接觸,而他身為直隸總督,又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現在老李手中最缺的就是懂洋務的人才。現在全國範圍內,懂洋務的屈指可數,在李明峰眼中,這些人比金子都要珍貴。
過了兩日,考察活動結束,李明峰將各國公使和商團的人送走,臨走之時,李明峰千叮嚀萬囑咐,要美國公使威廉一定轉告自己對容閎的邀請。到後來,李明峰還是不放心,又安排了四個親兵,拿著自己的親筆書信跟著威廉去見容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