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碎門奪城(2 / 3)

陳應大驚,正要過來救援,卻聽鮑隆說:“別……別管我,阻止……阻止他們……”

陳應聽聞此言,咬咬牙,又飛起巨叉,將剛剛與自己擦身而過的騎兵們打倒。剛隔空操縱鋼叉揮舞幾下,陳應就感覺有什麼東西向自己後背砸來,他剛一回頭,就被重重砸到在地,再仔細一看,原來是飛斧鋼鏈將鮑隆砸來,而這位好兄弟已被勒得毫無氣息,他放出去的繩索也全部落地消失。陳應見狀大怒,召回鋼叉,殺向徐晃。

徐晃手腕輕抖,便將鮑隆脖子上的飛斧收回,更趁勢在飛回軌跡中砸向陳應後腦。陳應聞聲辨音,回身抗衡,卻被撞了一個跟頭,再起身看時,徐晃大斧重新合為一體,正被主人高舉氣勢洶洶殺來。

陳應運盡全身力量,舉叉硬拚,徐晃的如意斧忽然變幻出比鋼叉更勝十倍的巨斧斧影,隨著清脆的金屬斷裂聲,陳應連人帶叉被劈成兩段。

“陳應!”遠方傳來悲痛蒼老的呼喊,徐晃抬頭看去,隻見一老將隨手射來一箭,從向他衝去的虎豹騎縫隙間穿過,直撲徐晃,徐晃速度也不慢,斧影一收,再化飛斧,鎖鏈迅速延長,斧頭與那支羽箭重重相撞。

“轟”聲巨響伴隨著由氣勁所引發的爆炸,周圍曹軍紛紛落馬,雖然攔截羽箭處離黃忠較遠,也被無形氣浪掀翻在地。徐晃哪裏知道,他麵對的是三國迷們評為武功第七的黃忠,許褚排名尚且在這位老將之後,他的“爆裂箭”就算是許褚以象鼻虎身抵擋恐怕也難免重傷,他徐晃能及時阻止箭矢前進,而隻是受了點兒內傷,已經是萬幸。

黃忠的爆裂箭如同信號,兩千多飛騎兵製造的箭雨隨後撲至,陳到和鮑隆以自己的生命爭取到最佳距離,虎豹騎前鋒紛紛中箭落馬,根本來不及投矛,或者說投矛也射不中敵人。徐晃心知戰機已失,更見黃忠又張弓瞄準了他,嚇得急忙隨便騎上一匹受驚回跑的戰馬,並忙不迭地撤去。

主將一走,還有誰敢留?虎豹騎爭先恐後追隨徐晃而去,複仇的羽箭不斷在後追逐,讓騎兵們傷亡慘重,卻依然不能平息飛騎軍心中的怒火。

襄陽城頭的曹仁正觀看戰局,雖然說八門中的情景,由於幻術掩護,根本看不到門中奧秘,但如今他不用知道門內情況,就已心墜寒淵,因為那在諸葛亮施法後剩下的八扇門已經先後碎裂,這意味著幻門誅神陣破了……

隨著煙繚霧繞的戰陣消散,藏身陣中的曹軍與劉備軍盡現身影,剩下的將領不敢入城,統領部眾繞城而逃。劉備立即指揮一萬大軍配合闖陣諸軍,全力攻城。麵對此景,曹仁忍無可忍,怒吼一聲:“都跟著我從北門撤,快!”

於是乎,襄陽城本來剩下為數不多的曹軍徹底人影全無,當老百姓試探著出門查探情景時,墨盔黑甲的占領者全部被赤盔紅甲的江夏軍替代,他們這才明白,素以仁義聞名的劉皇叔殺回來了,個個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爭先恐後迎接名揚天下的仁義之師。

完全接管了襄陽城防,劉備才得知大部分荊州南部諸將以及夏侯蘭的死訊,不由悲痛莫名,親自為所有解放襄陽的烈士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如此犧牲也完全超出了諸葛亮的預料,他這才第一次領略到司馬懿的可怕,雖然此仗以劉備軍大勝告終,但曹軍不過損將兩名,己方卻有五名將領血染沙場,兵卒的損失也是在伯仲之間,隻不過曹軍本來人數就不多,才會倉惶逃走。劉備軍人少底子薄,這種勝仗多打幾次,那就凶多吉少了。解決方案無非兩種,一是以後盡量不要硬拚,二是盡快補充人才與兵員。

為此,諸葛亮建議劉備立即從戰爭狀態,轉入對荊州的全麵建設,尤其是要廣招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逐漸增強實力,為下一步的征戰奠定基礎。

劉琦傷感父親逝世,引發舊症很快病逝,劉備正式接管荊州,一時之間,附近英傑紛紛來投,劉備按其名聲授予官職,並考察才幹,再委以重任。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馬良、馬謖二兄弟,此二人雖然不是武將,卻素有謀略,正好彌補了劉備軍多猛將少謀士的局麵。諸葛亮大喜之餘,不由想起了好友龐統,那位憤世嫉俗、性情高傲,卻又深謀遠慮、身懷絕技的醜先生。念及此處,諸葛亮恨不得立即插翅飛到江東,將龐統請來共謀大業,此人雖然微觀不足宏觀有餘,自古微觀人才常有,宏觀人才往往不能及時挖掘,導致曆朝曆代國家發展屢屢陷入瓶頸,若有此人相助,劉備必能早日雄霸一方,徹底實現三足鼎立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