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二次登門(1 / 2)

這次對於鄭倫的封賞,無疑告訴了大鄭朝廷中的官員們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大鄭景隆帝鄭隆全力支持自己的侄子鄭倫,景隆帝要為自己的侄子撐腰。無論是在朝堂上滾爬多年的持重老臣們,還是頭腦聰明精通為官之道的普通官員們,都不難明白這裏麵的意思。

奉旨外出賑災濟民時,卻未經上議,沒有通過朝廷的正式審核渠道便擅殺朝廷命官,二品大員這位狂妄的小王爺竟然連請示都未請示便砍了腦袋,這樣的行為如果換作了任何的其他人的話,不要說事後還有封賞,不治你個專斷獨行、狂悖無妄、擅殺朝廷重臣的罪名,要了你的小命就不錯了。哪裏會像現在的鄭倫這樣,輕輕鬆鬆一筆帶過還受到了豐厚賞賜。

當然,作為一國之君的景隆帝也並不是沒有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反對的聲音,在他看來那些其他的官員們就算是接受了朝廷的這個行為,但是一點點的抱怨總是難免的。為此,鄭隆還準備好了一番的應對,如果有人提出抱怨的話,鄭隆就會告訴他自己的這個侄兒畢竟年紀輕,做事難免會不夠穩重。但是他的一片赤誠報國之心和維持法紀、愛護百姓的態度還是可取的。既然是年輕人嘛!還是應該以鼓勵為上,不要寒掉了年輕人的一片熱忱,打擊了自己這個侄兒的積極性。至於說相應的批評教育嘛!自己這個作伯伯的不是已經斥責過他了嘛?自己已經非常嚴肅認真的批評教育了這個有點性急的侄兒,而自己這個犯了小錯的侄兒也已經端正了思想、嚴肅了態度,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向自己鄭重的保證在今後的道路上決不會在犯同樣的錯誤,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同樣的跤。

當然,自己這個做伯伯的也為自己侄子能夠勇於承認錯誤、知錯就改的良好態度感到高興,再三的叮囑了他一定要記住這次的教訓,不可以再犯。

可是景隆帝精心準備的這番說辭卻完全沒有用上,因為整個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一個人跳出來說一句反對的話語,沒有任何一個大臣對此報以怨尤,就連那些專職抨擊朝政和官員行為的禦史言官們,也似乎突然間出現了短暫性失明症,對於朝廷頒發的這道恩旨沒有提出任何的疑意和疑問。這不禁讓鄭隆一陣的錯愕和鬱悶,就好像是自己精心準備了一頓大餐,結果卻沒有一個人來品嚐一樣,真是枉費了自己的一番心思。

其實,鄭隆這倒是有些錯怪了那些朝廷中的官員們,這些官員們雖然平時常常會對景隆帝提出的一些想法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在大鄭國不以言論及人罪的信條下,作為大鄭的官員們敢於對自己的皇帝提出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甚至在有些時候駁斥皇帝的想法,這不但不是一件危險和愚蠢的事情,甚至在有些時候這反而是一種勇敢和忠誠的表現,不但不會令皇帝反感,反而會讓皇帝覺得自己是一個耿直忠誠的臣子,更會為自己贏得一個清流的好名聲。作為大鄭的皇帝也早就習慣了臣子們這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