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助學(2 / 2)

想到這裏,點點頭,對宋老人言道:“我會一門梅花易數,飯後咱們爺倆交流一下?”

宋老人雖然病臥近十年,但是尖銳的眼力和敏捷的頭腦並未失去,這也是他半生遊蕩江湖磨練出的結果。聽武烈這樣一說,明擺是要教自己啊,心裏頓時激動異常,可是轉念一想,自己的沉屙日重,縱然學會恐怕也沒幾日消受,頓時又如入冰窟。

他那冰火兩重的心情都被武烈一一看在眼裏,微微一笑,也不說破。隻是舉筷品嚐,不再說些什麼,仿佛已經忘記了剛才的提議。

五個人懷著四樣心情,終於結束了這頓難挨的午餐。

宋老人一直都處在大喜大悲的心情之中,本來就日少的飯量更是幾乎沒吃什麼,陳村長邊絮叨著勸解安慰他邊手腳麻利地收拾好桌子。

待大家都重新圍坐桌旁,武烈放下茶杯,沉思地說道:“剛才我受到宋爺爺的身世啟發,有個想法給大家說說。”

早就等不及的呂凱終於忍不住了,催促道:“快說快說,啥好主意?”

見大家都略帶疑問地看著自己,武烈輕咳一下問道:“我看這村子方圓之內似乎沒有學校吧?”

陳村長點點道:“是啊,離我們東南溝最近的有三個比較大的自然村,東邊的雙洞子和南邊的牛河沿,這川的孩子上學都要過河去城南的黑山咀村中心校,最遠的大約20多裏,很不方便,所以很多家的孩子一般都不去上學,等稍大點兒就開始下地幹活。”

“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話,在咱們村裏建一所學校,豈不是很好?”武烈接話道。

“啊?”四人聞言都大吃一驚。陳村長笑笑道:“太難了,先不說審批等手續,就是資金也是個天文數字啊。雖說村辦小學在國家是支持的,但是咱們村子太小,又沒有經濟來源,不符合政策啊。”

在他看來,武烈就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半大孩子,這個想法簡直就是異想天開,隻是見這孩子心地善良,雖然是初次相處,但自己也頗喜歡他,縱然不信也沒好過多出言打擊。

但是武烈並沒有其他表示,依舊平和地說道:“最近中央台的新聞聯播裏報道說,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於1990年5月19日建成,它坐落在革命老區安徽省金寨縣的南溪鎮,它的簡稱標誌著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己經正式啟動。”

掃視了大家一眼,麵對陳村長接著說道:“基金會的大部分基金都來自國內企事業單位及海外友人的捐贈,為的就是幫助失學兒童能夠重新就學。新聞還說,為了落實《教育法》規定的九半製義務教育,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提供資金,在全國一些落後地區建立了初級學校。這些學校被稱為“希望小學”。大家能明白這個新聞的價值嗎?能理解國家的政策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