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說的,我都記住了。”畢自強心中有些酸楚,不忍心讓老父親再為自己擔驚受怕,身子往前探了探,強顏歡笑地說道:“放心吧,我以後會給家裏爭口氣的!”
“唉,但願如此吧。”老畢師傅不再說什麼了,低頭抽煙。
“小強,你可能還不知道,如今可比過去好多了。”畢勝利有心助弟弟一臂之力,衝他揚起笑臉,拍了拍胸脯,頗有信心地說道:“國家政策允許個體經商,有大把機會能賺錢的。現在幹個體比上班族掙錢還多,又很自由,不受別人管。這個世道,隻要不怕苦累,肯找活幹,那就不會餓死的。你想做什麼,到時候說一聲,我給你拿本錢出來。”
“嗬嗬,謝謝哥哥啦。”畢自強很領情地笑了笑。
“現在家裏的經濟狀況還算不錯。我有個修車鋪,你嫂子在和平菜市有個豬肉攤。每月掙的錢,不比在單位上班掙得少呀。老爸呢,自己有份退休金,不用我們負擔。”畢勝利酒喝得有些暈暈乎乎,閑話也自然多了起來。他為了讓弟弟放寬心,不無誇張地說道:“如果你一時找不到事做,也不用著急上火,可以慢慢來的。若是隻求穿衣吃飯的話,現在對我們來說那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如今,畢自強的家裏之所以能夠過上這“一日有三餐”的溫飽生活,完全是哥嫂齊心合力,憑借辛勤勞動和揮灑汗水而換來的。這幾年來,無論是寒冬暑夏或刮風下雨,每天淩晨三點鍾,畢勝利必須從床上爬起來,然後蹬著三輪車走上四十分鍾來到郊區屠宰場的早市上,先購回“半邊豬”,然後直奔和平菜市場,要按時把豬肉放到妻子的案台上。早上八點多鍾,他又到街頭的自行車修理鋪幹活,直到晚上九點鍾才關門收工。老畢師傅雖然已經退休,但每天都到修理店鋪幫忙。當然,陳素英也不輕閑,每天早晨必須趕在六點前到菜市場出攤擺賣豬肉,一般要天黑後才能收攤。前兩年,她還要照顧吃奶的兒子,更是辛苦的了。實際上,這一家人都在為生存而四處奔波。唉,做個體戶,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阿強,我跟你說個事情,”陳素英忙完洗涮鍋碗瓢盆之事後,從廚房回到客廳,解開身上的圍裙,湊到畢自強麵前說道:“你知道嗎?管和平菜場的那個工商所,有你的一個高中同學在那兒上班呢。我們都管叫他‘何幹部’,你哥也認識他。聽說,他還是什麼經檢組的組長呢。反正官不大,在市場裏可有權啦!”
“哦,你說的是何秋霖吧?他是我的是好哥們呀!”
“小強,不瞞你說,你嫂子剛開始賣豬肉那會兒,也做過短人秤頭、缺斤少兩的不光彩事。”
“不會吧,嫂子不是那種人呀。”
“她啊,就為這,還讓何秋霖給處理過好多回呢。”
“哦,到底是什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