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8節)(1 / 2)

由周裏京和吳玉芳聯合主演的電影《人生》(上、下集),是根據路遙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它講述的是八十年代初,發生在西北農村一個頗具傳統色彩的"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高加林是一個高中畢業的農村青年。他不想一輩子當農民,十分渴望能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終於當了幹部進了城。為此,他毅然決然地與在農村的戀人劉巧珍分了手,而且不顧一切地往上爬。讓人料想不到的是,命運反倒嘲弄了他,出於政策的原因,讓他不得已地又回到了農村。他的人生軌跡就像劃了個圓圈似的,再度回到當初的起點。於是,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這部影片於1984年秋天上演,曾經轟動一時,引發了當時人們普遍的共鳴和社會上的廣泛討論。

“影片的結尾,高加林又回到村裏當農民了,”趙一萍抬頭望著劉文斌的側臉,回味無窮地說道:“當他得知劉巧珍已經嫁給了馬栓,不知會作何感想?他以後的人生之路又會是怎樣的呢?”

“電影裏的人物和命運,都是編導們安排好的,別當真。”

“故事難道不是來源於生活的嗎?”

“要我說,這部電影拍的真不怎麼樣,”劉文斌對這部電影的故事表示大失所望,哼哼嘰嘰地說道:“我還以為故事的結局會是完美的愛情呢,誰知到頭來卻是一出悲劇。把男女主角的結局寫得那麼淒慘,真沒勁!”

“悲劇怎麼了?隻有悲劇才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作品才會更有感染力嘛。我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例如,像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就是這樣的偉大作品。”

“你也別蒙我啊,莎士比亞不是還有四大喜劇嗎?我可不像你那麼多愁善感,悲情憤懣。我更喜歡看喜劇片。比如,像卓別林拍的《摩登時代》、《淘金記》,法國拍的《虎口脫險》呀,那些外國電影才叫真正的好看呢!”

“嘻嘻,那是因為你不懂文學。像你這種沒有文學細胞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藝術品味呢?”

“說我沒有藝術品味?嗬嗬,沒有就沒有吧。”劉文斌不怒反笑,對趙一萍的嘲諷不屑一顧,反而像是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透似的,理直氣壯地說道:“懂文學有什麼用呀!它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現在是改革開放的時代啦,懂得怎麼去掙錢,然後又懂得怎麼去花錢,那才是最重要的。以後隻要有錢,你才可能擁有一切。”

“我在想呢,”趙一萍對劉文斌的觀點不感興趣,忽然又把話題繞了回來,不著四六地問道:“高加林和劉巧珍分手時,假如高加林說出的是一番求婚話,你說劉巧珍會嫁給他嗎?”

“劉巧珍當然願意嫁給高加林了,而高加林決不可能會向她求婚的。誰甘心一輩子待在農村,不想進城裏過好日子呢?”劉文斌曾經當過兩年知青,對農村貧窮的生活深有體會,耿耿於懷地說道:“在現實生活中,誰會當那個傻冒呀?換作我是高加林,我決不會在那個窮山溝裏娶媳婦的。別說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劉巧珍了,就是從天上下來一個貌美如花的仙女,我也不幹!”

“哼哼,”趙一萍沒想到劉文斌竟會這麼說,把嘴一撇,硬梆梆地說道:“依我看,你以後一定是個沒良心的負心漢!”

“你沒插過隊,當然不懂這個啦。”劉文斌苦笑搖頭,麵對趙一萍的諷刺挖苦,不禁長籲短歎,並以過來人的口氣說道:“我們下鄉插隊的那個鬼地方,窮啊!你簡直無法想象我們在那裏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我告訴你吧,當年,我們知青中有些娶了當地的姑娘或是嫁給了當地的小夥子,有的甚至還生了孩子。可是,到了1979年知青大返城時,沒有一個知青不是為了返城而離婚的。所以你呀,就別拿電影裏的故事當真啦。那不靠譜!”

因為學識與閱曆的不同,劉文斌和趙一萍對電影《人生》各有看法,彼此的認識差距甚遠。兩人邊走邊爭論著,不一會兒,便來到了新華街的入口處。這裏有著數不清的燈光,似乎照亮了整條街。轉瞬之間,隻見他倆的身影已融入到夜市那擁擠的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