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5節)(1 / 2)

六十年代初,胡大海被招進市物資回收公司廢品收購站成為了一名職工。在此後二十年裏,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一輛人力三輪車早出晚歸地走街竄巷,四處奔波地為單位回收生活廢舊品,所領的月薪為三十七元五角。他家裏的生活水平,與當時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家庭沒啥區別,過著即勤儉節約、又艱苦樸素的日子。而與眾不同的是,他除了每天八小時工作時間之外,長年堅持利用早晚的空閑時間習武練拳,生活一直過得平淡無奇。這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他十分欣然地收了畢自強、陳佳林、田誌雄為徒,利用晚上的業餘時間親自給三個弟子傳授武藝。從此,他的生活才算有了一點可講的故事。同時,這也使他陡然地滋生出一種與人為師的責任感。

那時,若說起光明正大地做買賣這類事情,恐怕也隻有胡大海的母親胡阿婆算是沾上一點邊兒。七十年代初,南國街的街道居委會因為考慮到胡阿婆和另外幾個阿婆既無退休金、又無任何生活來源,為了幫助老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便組織她們成立了街道老人互助組,並同意由胡阿婆出麵牽頭,利用她家樓下一間房屋開設了一家隻準賣涼茶、酸嘢的攤擋。小店經營的項目就是:涼茶,一分錢一杯;酸嘢,一分錢一塊(件)。如果講這是做買賣的話,那胡大海的家應該算是已有十多年經商的曆史了。

從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幫”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開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為許多人改變貧窮命運過上富裕生活創造了條件。從1979年初到1982年春,在這短短的三年時間裏,胡大海瞅準了這一時代變革的契機,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公職,先他人一步,開始小打小鬧地做起雜貨店的生意。幾經折騰之後,他終於把小買賣滾雪球似的越做越大,竟歪打正著地闖出一條經商致富的路子來。這正是:小本生意經勤勞致富,三百六十行皆出狀元。

1979年初,胡大海看到母親所屬的“街道老人互助組”利用他家一間門麵所經營的涼茶、酸嘢店雖說本小利薄,但每天都有許多逛街的行人前來光顧,這種小生意做得還蠻不錯的呢。當想到要充分利用自家處於市中心街道這個有利條件時,他不禁心有所動,非常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可以有一個做小買賣賺錢的機會。他家的房屋是祖上傳下來的兩層樓房,上下兩層各有兩間套房。底層一間套房已被母親開涼茶、酸嘢店占用了,而另一間套房目前隻是當作進出家裏後院的通道,兩旁堆放著許多大件雜物之類的東西。

有一天,胡大海恰好公休在家。閑來無事,他搬出一張竹椅子,端坐在家門口抽煙,東瞅西瞄地掃視著街上車來人往的情景,心裏卻正在琢磨著一件什麼事情。突然,他扔掉手裏的煙頭,返身進到閑置著的那間房裏,心血來潮地卷起衣袖,勁頭十足地幹起活來。他用了整個下午的時間,將房內堆放著的雜物統統清理出來並搬進了後院,然後把騰空後的房子從天花板到地麵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吃晚飯的時候,他在飯桌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準備用這間空房開設一個專賣日用雜貨的小店鋪,並盤算著明天找人打聽和聯係進貨渠道,以便小商店能夠盡快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