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還敢告我的黑狀呀?你信不信,我等一下拿你上街去賣了換酒喝!”田誌雄走近胡小靜,又憐又愛地扯了扯她頭上的小辮子,笑著說道:“你們都到樓下去等著吧,我馬上就把鞭炮從窗口放下去啦。”
“哦,走嘍!”胡小靜向白薇薇和鄭雪嬌興奮地一招手。
頓時,三個小女孩發出一陣鶯歌燕舞的歡叫聲,嘻嘻哈哈地相擁著衝出了房間,蹦蹦跳跳地一起向樓下飛竄而去。在樓底下的門口處,三個女孩子勾肩搭背地相依而立,還不時地抬眼往上了望,等待著那一長串紅紅火火的鞭炮掛放下來。
在六樓窗口處,田誌雄正在把一根竹竿探頭似地伸了出來。陳佳林用繩子將竹竿的一頭拴住和固定在窗台上。然後,兩人動作協調地將竹杆另一頭掛著的一大串鞭炮從窗口外緩緩地懸空垂放下來,一直延伸到地麵。
正午十二點到了。
在兩位師兄的慫恿和保護下,胡小靜壯著膽子、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用打火機點燃了那串懸掛著的鞭炮。一瞬間,燃放鞭炮那“劈哩吧啦”清脆悅耳的爆炸聲響徹了整條南國街上,讓許多過路的行人不禁好奇地駐足圍觀,欣賞著這熱鬧非凡的喜慶場麵。
胡大海家裏樓房的一、二、三層樓都擺上了一桌桌酒席,他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老街坊幾乎全都請到場了。眾多賓客十分隨性放縱地海吃海喝了一頓頗為豐盛的大餐,著實讓大家過年般地熱熱鬧鬧了一場。
八十年代後,古老的南國街又煥發出一股新的商業氣息。胡大海家的這棟六層私宅樓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主人把新樓的底層一分為二地隔成兩半,各自裝上了卷閘門作為商鋪門麵。這是他和妻子共同經營的商店,門口上方處赫然掛著一塊金字招牌:昆鵬日用百貨經銷商店。從此,他裝飾一新的商店又上了一個台階,也將會有更多的財氣和人氣了。羨慕不已的街坊鄰居們都說,改革開放這幾年,胡大海真是發大了。
不錯,如今的胡大海已經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商人。他所經營的百貨商店雖然鋪麵規模不大,但是開門早、關門晚,加上待客熱情、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每天都往口袋裏裝進不少鈔票,真是讓人羨慕死了。可令當時許多尋常老百姓都感到十分奇怪的是:胡大海究竟是怎樣快速“發財致富”的呢?
若將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講清楚,那話就長了:
胡大海的文化程度並不高,少年時代隻念到初中一年級。他自幼跟在舊社會當過鏢師的父親習武練拳,有一身好武功自不必再說了。年輕時,他在社會上喜歡結交各色朋友,心胸開闊,見多識廣,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方麵都頗為豁達和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