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大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們,都有著自已充滿心酸和艱辛的奮鬥經曆。而在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自我準備和自我激勵是不可或缺的。當今是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隻要勇於拚搏,善用智慧,你就可能闖蕩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書寫出激情四射的豪邁人生。
1982年,深冬。
在南疆市和平菜市場內,賣肉行十一號位置是一個年輕女人經營的個體攤檔。在兩米長、一米寬的攤檔上麵,擺賣的全是用刀切成條塊狀的新鮮豬肉。
攤主陳素英二十七歲,圓臉,梳一頭齊耳短發。她個子不高,身材略顯臃腫。她在胸前紮著一件黑呼呼、油漬漬的圍裙。由於不太注重裝束和打扮,看上去她的相貌要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
“買肉嗎?看看,我這全是新鮮肉,”隻要有顧客經過肉攤前麵,陳素英馬上就會露出一副殷勤的笑臉,主動地跟人家打著招呼:“買吧,便宜一些賣給你了。”
陳素英已經結婚嫁人了。她的丈夫畢勝利,在七星路上租了一個小鋪麵靠修理自行車謀生。夫妻倆有一個才半歲多的兒子,名叫畢小寶。因為夫妻倆每日都要外出奔波而忙於生計,便雇了一個從農村來的十四歲小保姆阿秀幫著帶孩子。平時,阿秀背著畢小寶也跟著女主人出來擺攤和幫忙。到了該給孩子喂奶的時間,陳素英就會利索地脫去掛在胸前的圍裙,從阿秀的背上抱過孩子,拉開前襟露出半邊,坐在攤檔後麵的木椅上,毫無顧忌地給小寶喂奶。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喜歡低垂著頭,默默地端詳著兒子用小嘴“叭噠叭噠”地吸吮著奶頭的可愛模樣,臉上浮現出一種心滿意足的笑容。
當時,在菜市場裏為數不多的個體商販當中,陳素英是一個眾人皆知的人物,綽號“肥婆”。她口齒伶利,還是一個大嗓門。她平日裏跟人說話總是喳喳呼呼地像開機關槍似的停不下來,還經常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跟隔壁的攤主發生爭吵。不過,她一轉過身來招呼自己攤檔前的顧客,便會笑容滿麵,態度熱情。那些當麵稱呼她為“肥婆”的同行或熟人都承認,這是一個能吃苦耐勞的女人。
陳素英也許是太精明能幹了,這充分暴露出她有點奸滑、愛占小便宜的特點。在她的豬肉攤上,經常有一些顧客拎著從她這買走的豬肉,一肚子火氣地回頭找她算帳,指責她缺斤少兩,說她是昧著良心的奸商販子。而隔三差五,也會有人前往工商所對她故意短秤頭的這種違章經濟行為進行揭發和投訴。為此,才參加工作不久的工商幹部何秋霖,對陳素英這個人早就久聞她響當當的綽號,不僅僅是知人熟麵,也沒少跟她打交道呢。
當時,在南疆市的一些農貿市場裏,個體商販缺斤少兩、克扣秤頭的現象十分普遍。在何秋霖所負責管轄的和平菜市場內,這種情況早已是司空見慣。不少個體商販經常使用“八兩秤”、“九兩秤”。當著顧客的麵前,能把足斤的東西隻秤出八、九兩。為此,菜市場內產生一種怪異的現象:許多買菜的家庭主婦大都在衣袋中揣著一把小型彈簧秤,買完東西後再拿它出來複秤一下。買主和賣主的這種隔閡關係說明,上當受騙多次之後的顧客,已對個體商販失去了起碼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