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讓人崇拜(2 / 3)

程哲接過來,邊喝著茶,邊看起來。秦掌櫃自豪地說:“這次是高校聯合征文,前十名才能上報紙,她可是用了一周的業餘時間寫成的,聽說師生的評價不錯。”

程哲看完了,又著重看了看標題和部分章節,說:“我可沒上過大學,我想你可能是按學校的要求寫的吧。我就以一個局外人,談點讀後感吧,可不要介意,就算一個份外人多餘的話吧。”秦可昕催著程哲快說,她這篇文章在學校裏連老師都誇獎有加,要不怎麼能進前十名,上報紙呢。

“依我看,這篇文章是有修改餘地的。學生運動的重點是什麼,學生運動多是大造聲勢,起到了喚起民眾的輿論宣傳作用。但這遠遠不夠,學生運動的根本目的,在於喚起民眾的同時,怎樣因勢利導讓民眾參入到學生運動其中。民眾一旦加入其中,學生運動就發生了質的變化,那就成了一座火山,無論怎樣大的反動落後勢力也將壓製不住,這種局麵的出現,就是學生運動的最大成功,這種局麵是民眾想要看到的社會大局麵。這篇文章起碼要用相當的篇幅和如何發動民眾參與的觀點寫出來,這才達到了研究學生運動的目的,這樣的文章才會厚重和有力量。不然就學生運動研究學生運動,隻肯定和停留在學生運動的發生、發展、進步意義上,其學生運動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你們的報紙是進步刊物,給進步人士看的,要我寫這個題目,我是要這樣寫的。當然每個人對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是這樣認為的。”

秦可昕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給程哲看,逞能顯擺自己的意思當然不是全部,更多心思是引起程哲對她的注意,不想程哲還真是認真地讀了,觀點也是一針見血不同於他人,這完全出乎秦可昕的意外。但她此時的心情並不複雜,她在想早認識這樣的人就好了,這人不會是一個馬車伕那麼簡單,他看問題不是表麵的,是社會的,那麼深刻,那麼切中要害,假若自己能常在他的身邊,那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才女呢。

秦掌櫃聽了程哲對文章的議論,也大為驚訝,對秦可昕說:“聽聽程哲的觀點,你們大學生是不是也不及呀,好好向程哲請教吧。你們年輕人接著談,我要休息了。”秦掌櫃說著回自己房間去了。

“真是佩服你的才華。你上過什麼學校呀?在學校裏寫文章一定很棒吧?”秦可昕問。

“我想我還是和盤端出吧,不然你會問個沒完。我是在縣城上的高級中學,才華談不上。作文嗎,還總是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我可有個秘訣。”

秦可昕聽程哲說有秘訣,迫不及待地問:“快跟我說說,可別賣關子了,我著急啦。”秦可昕覺得她已經跟程哲很熟了,也很近了。

“算是一個故事吧,但從此我的作文篇篇都能得到老師的青睞。三四年級吧,老師布置寫一篇題目是‘我的父親’的作文,其他同學寫的多是父親怎麼好,給買了什麼玩具,或者是領著去趕集,買了什麼好吃的,買了什麼漂亮的衣服了,可我寫的是父親在麥地裏麵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割麥的勞動場景。結尾還記得是:每當看到父親勞動的身影,我就真正理解了課文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意義了。這篇作文被老師當範文念了。這給我後來的作文定了個調子,不要寫大家都想寫的,而且要多寫有意義的人和事,在可能的情況下,追求點有哲理的東西,這就是我作文的訣竅。後來寫議論文,也注重向深處挖掘,向切中時弊的深處挖掘,也得到過老師的賞識。就是這樣,全坦白了。”

“真有你的,你成了我寫文章的楷模了。”秦可昕崇拜地說。

“淨我在瞎說了,我都成了自吹自擂的楷模了吧。還是說說你吧,大學裏讀的什麼?”程哲也意識到隻是在自己說了,太不明智了吧。

“讀中文係,這學期的課程是詩與詞。”秦可昕答。

“詩與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程哲也羨慕了。

“今天的課是李煜的詞,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喜歡李煜的詞,我也是。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好詞吧,除了李煜,誰還能寫出這樣的詞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