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徐樹錚近饋證婚禮(1 / 2)

劉建梅的婚禮車隊當天天黑後才趕到北京,新人和親友們都下榻在東單的北京飯店。然後按著山西的禮數先拜了天地。晚宴卻是在飯店的西餐廳吃法國菜,常謙和親自出麵陪著新親就餐,所有的娘家客都不會使用刀叉,崴來崴去的總也降服不了鱈魚牛扒小鹿肉。常謙和說:“都是一家人,別拿捏了,幹脆還是上筷子吧!”於是大家就都換了筷子。

常謙和自己卻從禮服裏掏出來一雙銀筷子,劉建棟坐在他的一邊,看著這雙銀箸覺得眼熟。常謙和笑著說:“看什麼看?連你們家的筷子都不認識了?”

劉建棟這才敢認定原來妹夫是把自己家招待新郎吃喜麵的筷子給“偷”出來了。常謙和說:“按照我們晉中榆次的婚俗,接親就應該新郎親自登門迎娶,還必須是白天迎娶夜晚歸來,這叫‘陽往陰來’、琴瑟和諧。娘家人可以刁難新郎。但新郎也一定要從丈人家裏偷件東西出來,名為‘偷富貴’。就是說也得讓娘家的富貴榮華和新娘子一塊嫁過來。”

劉建棟說:“你們家富可敵國,連皇上都跟你們家拆借過銀子,真是財神爺不嫌乞窮人可憐,我們家的那點小富貴還能禁得住你惦記嗎?”

常謙和爽朗地大笑說:“你聽說過山西人嫌財小不賺的嗎?都說蕎麵皮也能榨出來二兩油,我不能抱得美人歸,就忘了還是錢當家呀!”

送親來的娘家人聽他講得有趣都很喜歡他,紛紛跟他搭訕說話,隻有劉建梅光是抿著嘴笑。後來常謙和和劉建棟就用大酒杯像喝涼水一般地喝起法國葡萄酒來,就如同兩個地道的蒙古漢子一樣。

第二天是在北京飯店宴會廳正式宴請賓客。請到的賓客有二百多人,多是高官大員、巨富名商,記得住的有民國政府財政部長孫寶琦,農商部長陳琪,其他的名流巨商劉建棟也沒想過都記住他們的姓名。

常謙和和劉建梅、常謙和的父母都站在門外迎接招呼客人,最忙碌的要算常謙和的一個伯伯和一個叔叔,伯伯就是在光緒末年擔任過戶部員外郎,現在又在中國銀行當行長的;叔叔在中國聯合銀行任襄理——常謙和的這場婚禮就是由他們倆親自打理籌辦的。

客人們陸續也都到齊了,在前廳簽了名,留下隨喜的禮品或著銀票,就在迎賓的帶引下按桌號就坐。看看人差不多都齊了,才忽然從故宮裏來了一位太監,捧著一枚玉石如意,說是前清遜帝溥儀專為常家兒子娶親賞下來的。常家父子也是慌忙磕頭謝恩。

送走太監後人們還是站在門外耐心地站著等候,好像是在等待著更重要客人的到來。又過了足有一刻鍾,才看見一輛黑色轎車飛快駛來,到了宴會廳門前戛然而止。身穿軍服的副官先下車把車門打開,一位看起來才三十幾歲的年青軍官從汽車上昂然走下,舉手投足之間就透著一股骨子裏的英氣和傲氣。他也隻是向為迎候他站了那麼久的人們說了句“恭喜了”,就旁若無人地向廳裏信步走去。眾人趕忙跟隨著他也都進了宴會廳。

劉建棟看見這位軍官的派頭舉止,很是不明白為何常家人會丟下民國政府的部長們,去恭候一位飛揚跋扈的年青軍官。心裏這麼一想,婚禮主婚人證婚人的致詞都講了些什麼,他居然連一句都沒聽見。等到一對“新人”輪流敬酒敬到了“新親”席上時,常謙和這才告訴他那位年青軍官就是大名鼎鼎的陸軍部次長徐樹錚。

徐樹錚的名字就連劉建棟這個小縣裏的副縣尹都聽說過。徐樹錚是江蘇蕭山人,自幼出身貧寒,少有神童之譽。後來到山東投軍未遇,淪落在高升客店。時值寒冬臘月他僅著夾布長衫,又無裹腹之糧,無奈便隻能在店中靠寫春聯打發時光。正好遇到時任新軍標統的段祺瑞也到這家店中訪友,一見徐氣度不凡並無寒酸之氣,便與他交談更覺得是一位可用之才,問他願做事情不。徐答值得做就做。段祺瑞便聘他入幕府作文牘,從此便終身追隨段祺瑞。現在段為陸軍部總長,掌管全國軍隊國防。徐樹錚為陸軍部次長,卻是段的首輔智囊兼左右臂膀。

常謙和說:“部長們算個什麼?民國政府幾年就換了十幾茬部長,當夠六個月的都不多。還是原來在小站練兵掌握著槍杆子的人,才真正有實力!”

正說著,這位徐次長居然離席主動找常謙和來了,這讓常謙和很是受寵若驚,連忙請徐次長落座。徐樹錚說都站著說話吧,他問常謙和是不是確實在外蒙古和恰克圖經商,在那裏已經幾年了。常謙和都一一照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