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日軍侵台,楊泗洪決心守土不去,現在又奉命節製黑旗前敵諸軍,楊泗洪對劉永福的知遇和信任感泣不已,對推薦自己的吳桐林說:“我當以身報大將軍知遇之恩,庶不負先生牙齒力(推薦之功)也。”
9月初,楊泗洪率黑旗軍和義軍拔營北上。
3日,黑旗軍進至嘉義北打貓莊,打探到日軍占據大莆林街內。下午1時半,楊泗洪下令將大莆林圍住。
駐守大莆林的日軍近衛騎兵大隊和近衛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突然“遇警”,急忙商討對策,敏感地意識到當務之急是“須確保後方的交通”,黑旗軍若襲擊他裏霧,則此處“與後方的聯係必定完全斷絕”。
步兵第八中隊立刻突圍奔向他裏霧,以回護後方,但途中即遭到黑旗軍的堵截。日軍傷亡多人之後,隻好伏在水田裏,待日落後逃出,連夜奔向他裏霧。路上遇到三名他裏霧奔來的通信騎兵,才知道猜中了:楊泗洪正是釆取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大莆林,而派黃榮邦乘虛襲擊他裏霧,包圍了日本通信騎兵隊。日本騎兵“知寡不敵眾,便鎖住神廟大門堅守”,[ 《日清戰爭實記》]被黃榮邦親自用大斧劈開大門,義軍衝入猛烈擊殺敵人,僅有三人活命逃出。第八中隊得知他裏霧被占,慌忙乘夜又返回大莆林。
4日,沒了吃的,第八中隊又出動到各村搶糧,搶完後即殺人燒莊。然後,繞過他裏霧,與莿桐港的第六中隊會合。會合後互相壯壯膽,再組織運輸隊,由莿桐港往回運送,不料還是在他裏霧附近遭到黑旗軍和義軍的襲擊,除二人逃回外,悉數被殲。[ 《日清戰爭實記》]
至5日夜,在大莆林的日軍已被圍困整整三晝夜,與後方的聯係已斷,半點接濟全無,隻好決定北撤。
6日晨,日軍剛作好撤退的準備,黑旗軍和義軍即對大莆林發起了總攻。
據日方記載:黑旗軍“從嘉義城運來山炮(兩門),以炮擊激勵士氣,彈著亦甚良好。”
激戰兩個小時,日本士兵攜帶的子彈幾乎都已打光(據統計,當天日兵發射的子彈平均約為每人三百六十發),慌亂向北突圍。
楊泗洪率軍追擊,欲生擒殿後的日本軍官,腳部中彈,仍奮力追擊不停,不幸腹部又中一彈,被部下救回後,延至8日,溘然長逝。
楊泗洪一慣“每戰必先”,劉永福感到極不放心,臨行前,告訴他要注意保護自己,“誡其自重”。楊泗洪說:“我如驅饑羊,搏飽虎,利在速戰,機在勇決。我苟不先,士氣少沮,無能為也。”
將軍一去,終於以生命回報了知遇之恩,盡了守土保國的天職。隻可惜終於能統軍殺敵,卻壯誌未酬。本來是一將難求,而黑旗軍痛失一員勇將,再遭一大挫折。
……………………………………………………
管帶朱乃昌搶回受傷的楊泗洪,回身力戰,繼續組織追擊,黃榮邦、林義成也帶隊來援,乘勢一舉攻過大莆林,眾人前仆後繼、不顧生死,楊乃昌也在這場血戰中陣亡。
此戰之後,日軍經他裏霧奔回莿桐港,又渡過濁水溪,直至北鬥鎮才停下腳步。分散於前線的其他日軍也大麵積地後退,以至連台中的雲林縣都不敢待了。
此後,雙方就在濁水溪隔溪對峙。
都司蕭三發接替擔任前敵指揮,黑旗軍巧妙利用地形,暗築工事設立障礙,敵人數度竄犯均告失利,才知道厲害。“溪中一帶沙漠(沙灘),數裏無人居處,中多蔗園、林投、蘆葦,可為埋伏之所。沙埔暗埋竹釘,桶上鋪竹木,馬軍多陷於泥淖,人馬死者甚多。”
近一個月,日軍隻是“日間越溪而戰,夜間即退駐北鬥”,不敢過分前出或停駐。
而黑旗軍和義軍也不斷前出襲擾,一度深入到彰化附近,弄得日軍十分緊張,以為要有反攻。
但是,台南的糧餉不繼,兵力也得不到補充,已經無力再進一步發動攻勢。十月上旬,日軍開始大舉進攻,台南的形勢便急轉直下,毫無挽回之術了。
……………………………………………………
當黑旗軍與日軍相持於濁水溪之際,日軍組成了南進軍司令部,任命副總督高島鞆之助中將為司令官,策劃大舉南侵。
除近衛師團,日軍調來了第二師團全部。著名的“肉彈攻擊專家”乃木希典來了。4月份,乃木剛剛晉升為陸軍中將,特封為男爵,由第一師團的第一旅團長升調為第二師團長,這個瘋子的幹勁當然是十足了。
到此,保守估計(除去病員外)日軍用於南進的總兵力達到了四萬,並有聯合艦隊配合。
請注意:這個規模,都已經接近遼東奉天南路的用兵數量了。要來對付的,還不是那十幾萬清軍。
日軍製定的計劃是:
一部為北白川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全部,一萬五千人,自彰化經嘉義縣,由陸路直撲台南的正麵。
另一大部,為乃木希典中將率領的陸軍第二師團全部,主力約二萬五千人,由海路開向台南。
其中,伏見貞愛率第二師團第四旅團,從基隆登船,在台南前側麵布袋嘴港登陸。
山口素臣率第二師團第三旅團,從現駐地大連灣登船,從台南的後背麵枋寮港登陸。
乃木師團長及第二師團司令部也從基隆登船,在中部的中港或枋寮港登陸。
總指揮高島中將率領南進軍司令部,從中部布袋嘴港登陸。
海軍準備炮擊兩所登陸地點,並預定攻擊安平、打狗各要港。[ 《台灣抗戰日方資料》,《中日戰爭》(6)]
……………………………………………………
根據南進軍司令部的部署,近衛師團先行一步,向台南府的嘉義進兵。
9月29日,師團即發布命令,兵分三路:
中路,以川村景明少將率步兵第一聯隊及騎兵大隊部分人馬為前衛,從北鬥出發,經莿桐港、他裏霧、大莆林、打貓堡,向嘉義前進;北白川率司令部及本隊,在前衛之後跟進。
右翼,阪井重季大佐的步兵第二聯隊主力和部分騎兵炮兵分隊,經西螺街、土庫、新街,從西路進逼嘉義;
左翼,內藤正明大佐的步兵第四聯隊主力及部分騎兵炮兵分隊,經樹仔腳、雲林縣、火燒莊,從東路包圍嘉義。
但是,由於連日風雨大作,鹿港溪水深,不能涉渡,濁水溪更是大漲,平地幾成澤國。近衛師團無法出彰化南進,日軍隻好改變第一次作戰計劃,推後數日,等待天氣稍晴再繼續出動。
這期間駐紮在雲林的黑旗軍經常出來襲擾,“每夜暗渡,謀襲北鬥,夜間銃聲迭響。”
直到10月3日,近衛師團才出彰化南下。
南進途中,遭到黑旗軍和義軍的節節抗擊。
但是,日軍以優勢兵力,優勢的裝備,黑旗軍和義軍難以抵禦,損失甚大,黑旗軍都司肖三發和義首黃榮邦犧牲,卻無法阻止日軍。
到8日,近衛師團逼近,從北、東、西三麵包圍了嘉義。
……………………………………………………
嘉義,古稱渚羅,南距台南府城一百三十餘裏,負山麵海,為府城北路之屏障。城牆高兩丈有餘,厚約一丈二尺,城外有寬三丈的護城河環繞,河堤上遍植竹林。
此時,雲林一帶黑旗軍也在層層阻擊日軍後,全部退至嘉義,歸王德標率領,據城固守。
日軍四麵圍城,臨戰時,北白川能久晉升阪井重季為少將,接替已死的山根信成為步兵第二旅團長。
此番率近衛師團傾巢而來,南攻嘉義,心下自是誌在必得。但回顧侵台以來,曆時將近半載,多次苦戰,將士傷亡將近一半,自己也傷病在身,北白川不禁心情黯然,再無占領彰化時的興奮,還有那份建功立業的雄心。
有當時的一張照片,一片竹林中,一頂行軍帳篷前,部下不知從哪兒給他弄來一個很考究的沙發,貴為親王的北白川就坐在上麵,黑色軍服襯著滿頭滿臉的花白,似因疲憊而顯得十分老態。
那時候,他的詩也不複有先前的豪氣,而轉以黯淡。其中一首詩中寫道,“遠伐荊蠻百事辛,難堪惡水與炎塵。去京半歲君休笑,忽作白頭黑麵人!”[ 《台灣偶作》《甲午戰爭史》引自川崎三郎《日清戰史》]
數語之間盡寫征戰之苦,頗覺意態蒼涼,似將死之人的哀鳴。
這次嘉義之戰的十九天後,北白川即以傷病死於台南。
官方公布是染病而死,也有人說是他在大甲溪被擊中墜馬,已經負傷中。反正,都是不治而亡,未得善終。
……………………………………………………
10月9日,日本近衛師團向嘉義發動了總攻。
黎明,日軍各部隊從宿營地出發,分三路逼近嘉義,各自做著攻擊準備,欺負黑旗軍缺乏重武器,日軍步兵最前的鋒線竟已直抵城門七百米處。
11時30分,炮擊開始。炮火之熾烈,“恰如萬雷落地,天地為之震撼”。
嘉義城牆雖然堅固,但近代火炮出現以後,所有的城池已經無法抵擋大炮轟擊,幾乎失去了作用。
一時間,彈片、碎石紛飛。
黑旗軍冒著炮火,以血肉之軀奮勇抵抗,舍命“自城牆上進行非常猛烈的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