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血戰牛莊、棄守營口(3 / 3)

營口西區為商業區,稱西營子。有很多外國人居住在營口東區,稱東營子的地方。

日本人要進占營口,並不敢貿然突襲,提前照會英國代理領事謝立山:日軍將在兩三日內,攻擊營口的清軍。意思是:請英國人諒解,還要注意自身安全。

這就無法做到保密。3月4日,營口稅務司很快將這一情況報告了奉錦山海關道善聯,善聯當即又密報了宋慶和吳大澂。

宋吳兩帥從整個戰場形勢判斷,估計一旦日軍南北齊出,清軍有被擊破和包圍於大石橋、營口地區的危險。

最後決定,後移一步確保田莊台——在營口以北、遼河北岸,與海城、營口略成等腰三角的地方。

駐守此處,可防止被日軍兜住,又能更有利於確保遼東至錦州大道。

所以,5日早晨,宋慶留總兵龍殿揚率新毅軍5營駐紮於營口附近,清軍大隊後撤向田莊台。

可是,營口便門戶大開,一下子成了對日軍的前線。

……………………………………………………

隨著清軍能戰之營北上,營口兵力單薄,且幾乎全是戰鬥力低下的部隊。

最大的一支,是總兵蔣希夷的大同軍5營。

其他就是,營口道所統轄(所謂道標)的兵馬——都司銜盡先守備徐廣林的馬隊—營、記名總兵馬占鼇的中營步隊一營、遊擊銜都司王得意的道標步隊一營、及團勇三哨。

另外,還有統領、副將銜盡先遊擊喬幹臣的海防練軍步隊一營、都司銜盡先守備袁珍的水雷營兵一哨。這些屬於海防的人馬,其實打不了陸戰衝鋒,因為他們是守炮台的。

從1882年開始,清軍在市街西南方、西臨遼河口處修建炮台,曆時三年而成,為五邊形高大土壘式炮台。1891年,又在河對岸修建小炮台兩座。

營口炮台設克魯伯炮十二門,其中21公分炮二門,十五公分炮二門,十二公分炮四門,四公分半炮四門。另外還有舊式炮數十門。

不過,炮台在設計上,除主要對海射擊外,還能縱射遼河下遊河段,對陸上東、南、北三麵也能射擊,還是有一定的陸戰支援能力的。

……………………………………………………

奉錦山海關道善聯,作為地方官員,隻能將營口守軍盡可能地布置,做了一個非常薄弱的防禦部署。

不過,問題又來了,派令防守市街的蔣希夷大同軍,並不屬於海關道統帶。

與牛莊之戰湘軍的表現相較之下,營口的失陷則實在讓人汗顏。那才是堪稱害國。

日軍3月4日攻下牛莊,宋慶軍一走,6日早晨5時,第一師團兩個旅團便同時出動,向營口進發。

按原計劃,第一師團將等待第三、五師團到來,於7日一起,對營口發動總攻。但是,逼近營口的第一師團發現,根本不需要等待。

除了清軍營口炮台老遠便向接近的日軍頻頻開炮,頗有震天動地之勢,給日軍前衛造成了很大威脅,日軍派出偵察的騎兵小隊追著幾名清軍騎探(偵察兵),竟一下子衝進了營口市街,未遇任何抵抗。

日軍逼近營口東門時,善聯命令蔣希夷迎擊。可是,沒人出來迎擊。

這支大同軍“雙槍兵”,自前領導程之偉因遇敵遷延不前,被拿下,作戰風格未改。換上蔣希夷,表現也一直非常穩定,就是善於長跑。析木城,大石橋,到了營口,仍然一如既往地“借詞遷延不前”。

然後,向著營口北麵攻擊前進——趁北麵沒有敵人,逃了。

日軍大隊人馬簡直刹不住腳,一下竄入了營口東街。尖兵小隊占領營口各城門和電報局,其餘部隊則集結在東門內,準備與清軍交戰。

善聯又命哨官齊永升率團勇前往抵禦。正規軍都不行,這幫民團又能幹啥?團勇見日軍麇集,根本不敢上前接仗,轉身也跑了。

隨後,馬占鼇、王得意、徐廣林各營也紛紛渡河北上——不戰而逃。

此戰清軍傷亡不少,全是被日軍兩個中隊渡遼河上遊追擊,一路跟著用排槍射擊造成的。

到中午,營口城內已無清軍一兵一卒,日軍不費一彈即全部控製了營口市街。

龍殿揚新毅軍五營近在咫尺,自始至終未來救援。

就這樣,日軍比原定計劃提前一日,便完成了任務。

……………………………………………………

日軍突進營口市街,前衛一個大隊的鬼子越過營口,向西海岸炮台前進。

此前,清軍水雷營發揮專業特長,在炮台周圍以及市街西麵和西南一帶遍布地雷,將地雷導線綜結於水雷營,連火藥庫也設下了爆發裝置,準備必要時引爆,將日軍一起轟上天。

日軍由街市接近炮台時,必須越過雷區。突然地雷爆炸,兩名日兵“立刻化為齏粉,飛向天空”,另有一名日兵負傷。此時,“五門海岸炮從堅固的炮台連續射擊,其彈著極為準確”[ 《日清戰爭實記》]。

日軍隻好退縮在炮台南北兩座被清軍放棄的兵營內,其餘利用窪地進行隱蔽,進攻一時受阻。

但是,狡猾的日軍派出工兵勘查,發現了清軍布置的地雷區,成功切斷了火藥庫附近的地雷導線。

消除地雷威脅之後,日軍考慮天色已晚,急於進攻不利,決定明日再行攻擊,一舉占領炮台。

7日拂曉,日軍連滾帶爬,悄悄向炮台進逼。但是,爬近之後卻發現山頂寂靜無聲。

原來,喬幹臣與炮台守軍已於昨夜乘微雨之際退走,袁珍與水雷營兵也同時俱退。日軍衝進炮台,四處搜索,不見一人蹤影。

就是說,整個戰鬥下來,日軍隻損兵二名,毫不費事就占領了營口。

炮台內的大炮四十五門、步槍一百五十支及“堆積如山的彈藥”[ 《日清戰爭實記》],全部奉送給了日軍。

清軍不戰而潰,率先逃走的蔣希夷還跑回去向盛京將軍裕祿稟報“戰績”,稱“在營口拒守炮台,連日血戰”。善聯也稱率團勇北奔的齊永升“遇賊接仗”,“受傷墮馬,團勇傷亡五十餘名”[ 《盛京將軍裕祿查明營口等處失事情形並參文武各官折》,《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對照日軍的記錄,從另一方麵也印證了,那基本上全是謊報。

這些謊言瞞不住眾人,也瞞不了裕祿。裕祿一本奏折上去,嚴肅處理。其中,深失朝廷所望的蔣希夷被撤職,逮捕查辦(清史載,“三月戊子,褫提督蔣希夷職,逮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