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艦隊按照“配合陸路攻擊”,適時“誘出作戰”兩種穩拿的作戰目的,積極地加入到對威海的攻擊之中。
雖然是確定艦不離港、固守威海,但按照“水陸相依”策略,北洋艦隊一開始,就積極麵向兩麵作戰。
從威海作戰的第一天——1月30日起,至2月11日,北洋艦隊與日軍進行了十幾天的血戰。
……………………………………………………
1月30日淩晨2時,黃鼠狼一樣超喜歡在夜色下行動的聯合艦隊便早早動身,乘夜自榮成灣起錨,沿海岸緩慢地向威海衛海麵航進。
作戰編隊序列為:本隊——“鬆島”“千代田”“橋立”“嚴島”四艦;第一遊擊隊——“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 第三、第四遊擊隊——“赤城”“武藏”“葛城”“大和”,“築紫”“愛宕”“摩耶”“鳥海”八艦。
第二遊擊隊——“扶桑”、“金剛”、“高雄”三艦,在成山角海麵擔任完警戒任務後,也駛向威海衛海麵。
上午10時,“築紫”等八艘老艦第一批駛近皂埠海麵,開炮支援進攻南幫炮台的日軍。
“本隊與第二遊擊隊向東口(即南口),第一遊擊隊向西口(即北口),各橫行二十海裏間,以張威勢,以窺清艦隊動靜。”[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
日軍以弱艦在“門前”叫陣,主力在後的布勢,正是引誘北洋艦隊出戰的一個精妙算計。
但北洋艦隊未認真搭理它們,而以主要火力參加南幫炮台的戰鬥。“築紫”等日艦憚於海岸炮台和威海劉公島、日島炮台的威力,並不敢深入,遠遠挑釁一陣,悻悻撤回。
中午12時,日艦本隊及第一、第二遊擊隊諸艦又變為單縱隊,輪番向威海口靠近,“合為單縱陣,頻進挑戰”。
北洋艦隊仍然置之不理。
在這個艱苦的一天內,北洋艦隊幾乎以全力支援岸上的戰鬥——多次攔截露頭追擊的日軍,解救清軍兄弟。向摩天嶺進行炮擊,還取得了打到一名日軍大官的成果。在海岸炮台失守後,又通過艦炮轟擊,並派出多批人員爭奪和炸毀炮台……
瞬息萬變之間,北洋艦隊做出了相當快速的一係列應對。
隻恨,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南幫炮台的戰局。
……………………………………………………
接下來,日軍又換上較弱的第三、第四遊擊隊,拿出不惜犧牲弱艦的架勢,以更近的距離逼近威海南口。
如果北洋艦隊再不出來,那就趁機闖一把試試。
“築紫”老艦衝在前麵,突然,“劉公島炮台放大炮、小炮,清艦亦發彈,勢頗激烈。築紫艦煙突根為巨彈所中,傷水兵四人。”[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
威海島上岸炮和艦隊合力突然反擊,日艦急忙後退。
等日軍全部占領南幫炮台之後,側麵威脅已經消除,伊東雄心大起,命令艦隊直衝威海口。
下午3時許,日本第二遊擊隊首先炮擊日島,旗艦“鬆島”率本隊及第一遊擊隊隨後進至口外觀察戰況。
劉公島和日島炮台發炮阻擊,猛烈的火力讓日艦仍然未敢冒進,匆匆結束了嚐試。
當天夜裏,聯合艦隊第二艇隊的四艘魚雷艇還“伺機以快速突擊港內,因港內防守嚴密而未能達到目的,無功而返”。[ 《日清戰爭實記》]
魚雷艇隊夜間出動,表明伊東開始謀劃使用新的戰術手段。
確實如此。黃海大東溝,大清魚雷艇隊冒死攻擊之下,聯合艦隊數艦,包括樺山海軍部長的座艦都是死裏逃生。這次經曆,讓伊東祐亨看到了魚雷艇的價值,一改過去“魚雷艇不適合海戰”、隻能當配角的舊認識。所以,伊東將散落各處的魚雷艇集中起來,編成艇隊,集中使用,在這次的攻威之戰中,還專門為魚雷艇隊製訂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