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當年海岸炮台多裝備了德製炮為主的遠、近程海岸炮,大炮口徑35厘米、28厘米、24厘米、21厘米、15厘米、12厘米不等,而且是以克虜伯後膛填彈鋼炮居多,一些重型炮還配置升降機械輔助填彈裝置。
炮台位置設計互成犄角陣勢,能發射穿甲彈、榴彈等輕重型彈種,交叉攻擊敵艦。
據記載,旅順港後方主要山峰上皆設置炮台,以老虎澗山為界,劃分為東、西兩個方麵炮台群,可算是綿密無間,“山頂峻嶒,連絡不斷,炮門盡皆向敵,實屬形勝天然”。
東側炮台群:鬆樹山、二龍山、雞冦山,以及位於鬆樹山東側、二龍山西側、雞冦山西側、蟠桃山等多個炮台。西側炮台群:椅子山、案子山、望台北炮台等。兩個炮台群中,西側炮台群是後路中堅。
用於防禦旅順口後路的陸路炮台,質量規模上略遜海岸炮台一籌,裝備的主要是行營炮、機關炮一類的中小口徑火炮。因為主要針對的是陸路來攻的馬步軍,所以武器配備以符合需要為準。
…………………………………………
總體來說,防禦體係不可謂不完備,看哪股敵人敢從東方靠近。
估計,做完這一切,大清官員和洋員顧問們拍拍手上的灰塵,長噓一口氣,環視四周,一定為這個傑作而自我陶醉,信心充盈。
旅順,堪稱遠東一流的海軍基地,得到不少西洋人的讚美,甚至被譽為“雄冦全球”。
白玉山上,原來有一座行宮,旅順港第一功臣袁寶齡壯懷勃發,撰寫了一副對聯:
創四千年未有之規願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奧
環九萬裏無遠弗屆漫談昆明池水漢武旌旗
…………………………………………
可是,大清國運不昌,飽受欺淩,大好河山,飽經戰火。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次次在這裏燃起。
如今,周圍的高地上,隻有鏽跡斑斑的幾門老式鑄鐵炮,仍在敘說著往日的血雨腥風、無盡恥辱。
白玉山上,行宮也早已不存,隻有日俄戰爭、日軍重新占領旅順後,在上麵修建的一個據說放被俄軍消滅的鬼子骨灰的鬼東西——招魂塔,起名“表忠塔”。
這個搞成一顆炮彈形狀的玩意,從山下遠遠的就能看見,十分紮眼,十分刺人。
那是旅順港後方的製高點,從那裏可以俯瞰旅順港,美景盡收眼底。
招魂塔,也就在這最高處。作為日本的一個罪證,也是我們民族恥辱的標誌,保存在那裏。巧了,竟然還有人——一看就是日本人,來到塔前,悄悄地合什、默念。
我們呢,把人家那玩意當成觀光塔,進門從裏麵的旋梯上去,每人要收十塊錢。
多少人細細地看過說明牌,把它當成教訓呢?
眼前情景,倒是讓我想起參觀旅順“大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也看到一些說鬼子語的老頭老太太,在那參觀、休息。一位中國老太太,領著一個小孩,可能是小孫子吧,特意從人家麵前經過,朗聲說:這都是鬼子犯罪的鐵證!
…………………………………………
遠望海港東澳,腦中不由浮現出甲午時的一幕,仿費又看見:惡戰歸來的北洋艦隊官兵,帶著無可名狀的傷痛,奮力地整修軍艦。港口人員奔忙,燈光徹夜不熄,淚水,汗水,從悲憤的臉上流過……
所幸這一切都已過去,掩藏到曆史深處。
登白玉山,一路沿山路盤旋而上。
行至中途,小孩子們對爬山興致索然,一個勁地問這有什麼好玩的?
因為前邊參觀“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這些小朋友都看得很認真,知道了日本鬼子——“這些壞蛋”曾打到我們這裏。教育效果不錯,於是,我決定抓住機會再搞教育。
我說:“等你們學曆史就會知道,這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小孩子頓時來了興趣,認真地問:“那,能擋住日本人嗎?”
同行的幾個大人都麵麵相覷,麵露尷尬,竟無言以對。
沉默久之,我悻悻地說:“你看這孩子,哪壺不開提哪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