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黃海大東溝(2 / 2)

這個情況,可能被有些書上僅僅記載為——平壤戰役打響後,聯合艦隊曾赴大同江口,為日軍警戒後路。

實情是,有目的而來準備好截擊的聯合艦隊,並未見到傳說中的大清運兵船隊。

眼看又是一場徒勞無功。但海軍領導在,就不能輕易返航。伊東判斷,清軍可能沿遼東半島近海向鴨綠江口輸送軍隊。其實,不用猜也知道,大清不走大同江,往北的地盤上,唯一可用的也就是這裏了。

所以伊東決定,再到鴨綠江口撞撞運氣。

他選擇的路線是直插大連灣與大東溝連線上的海洋島,這裏基本在運兵航線上。如果在此攔截不到返航的大清船隊,就轉向鴨綠江方向繼續搜索。

再搜索不到呢?那就大膽沿中國海岸轉一轉。

這次,伊東是決心狠撈一把了。

不過,這次他終於判斷對了一多半。

…………………………………………

16日夜間,在“鎮中”“鎮南”兩艘小炮船、魚雷四艇護衛下,大東溝內東港的清軍通宵達旦組織換乘,用小艇、木船載運,上行至義州,然後登陸。這個過程頗為耗時,戰場上拖一分,就多一分危險,焦急的丁汝昌命令連夜卸載。為提高速度,除可用的小汽艇外,部分小型艦艇,包括魚雷艇也來拖拽駁船。但直到17日清晨,僅有一半人馬登岸。

為防止日軍偷襲,丁汝昌派“平遠”、“廣丙”兩船在口外下椗,就近護衛,自己選擇鴨綠江口外西南方,離大東溝12海裏的地方,組織主力艦投錨警戒。

不安始終籠罩在丁汝昌的心頭。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祥的預感,從籠罩海麵的薄煙中逼過來。

艦隊倒如往常一樣作息,4時30分鳴鍾起床,早餐,操課,然後準備吃午餐。

12時,艦隊瞭望哨發現了遠處的煤煙。

在不安的靜候中,隨著時間推移,煤煙越來越多,丁汝昌和他的管帶們判斷,是日本海軍艦隊來了。

丁汝昌立刻命令,艦隊拔錨,向前迎敵。

…………………………………………

其實,由於大清軍艦使用的煤質量差,不僅熱效低,而且煤煙大。日軍已經先於一個半小時發現了北洋艦隊的煤煙。

隨著煙跡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多,是大清艦隊無異。但數一數煙跡,艦船竟有十數艘之多。

伊東猜對了一半,清軍確實在鴨綠江口登陸。但他卻沒有想到,護航艦如此之多,他找到的是北洋艦隊的幾乎全部主力!

北洋那邊已經黑煙滾洋,明顯是加足馬力,迎向自己。那一刻,伊東立刻閃過一個念頭:報仇的來了。

一個多月來,丁汝昌一定也在到處找他。現在,自己卻找上門來了,因為那個運兵的情報。

眼前的北洋艦隊讓伊東佑亨產生了一個錯覺,他估計是情報有誤,自己麵對的,分明是北洋要與自己進行一場艦隊的決戰。

截擊運兵船,打北洋一悶棍,這些都沒法去談了。情況變成了主力決戰,隻能硬碰硬上了。

雖然日本海軍上層高叫要奪取製海權,但我想那一刻,伊東並沒有什麼信心爆棚的感覺。

據可靠的記載,聯合艦隊的“菜鳥”們並沒有報紙雜誌吹噓的那樣,表現出什麼興奮,而是緊張得呼吸短促。

“定遠”“鎮遠”那兩個龐然大物,就在眼前。

在接仗前的最後時刻,伊東下令,水兵們可以自由活動一會,可以吸煙,並吃一頓飽飯。

這也決不是象某些書上說的,表現了什麼日軍的鎮定自若。這樣做,純粹是為了緩解這種巨大的壓力。

丁汝昌沒有伊東想象得那麼複雜,他和艦隊的管帶們都明白,大東溝內還在卸載作業。此刻,他唯一想到的,是必須迎上前去,攔截日軍,將他們趕得越遠越好。否則,一旦日軍突入大東溝,那將是一場災難。

丁汝昌的士兵們也不需要靠抽煙緩口氣。他們從北洋成軍就在艦上滾打,從技術上也有自信能取勝,而仇恨和怒火早已填滿士兵的胸膛,麵對鬼子,士兵們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拔錨,收好錨鏈,站好戰位,準備對鬼子發出複仇雪恥的一擊。

他的官兵始終是鎮定的,安靜的,動作有條不紊,顯示了良好的訓練。這不僅是北洋官兵中的中國人說的,洋人雇員都這樣記錄。不僅洋人雇員這樣說,觀戰的外國海軍也這樣記錄。而且,連敵人大日本海軍官兵,都在各種材料裏這樣讚歎。

就這樣,伊東以為丁汝昌尋仇而來,要跟自己發動決戰,丁汝昌以為伊東還在惦記著自己的運輸船隊,決心不惜代價,全力迎擊。

雙方在相互猜測中,在相互誤判中,迅速地相互逼近。

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海上大戰,在蒼茫的黃海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