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隊相繼向平壤進發。
一路翻山越嶺,一路艱難險阻。
大島義昌少將在師團長野津道貫到漢城後立即出發,8月23日起,率本隊經臨津、開城、金川、平山、瑞興、劍水驛,走走停停。9月6日,旅團本部到鳳山。就是這一天,一戶兵衛所率先遣隊與奉軍一哨在黃州附近遭遇。
7日,旅團本部進入黃州府,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
這一路上,鳳山與黃州之間有一山,名叫洞仙嶺,嶺上有一關口,叫舍人關,關前地勢險要,關後山勢陡峭。連滾帶爬過舍人關,還有一條赤壁江橫過。過江即是黃州府,這黃州城背依峻嶺,麵臨湍流,是開城以北的第一城鎮,也是出名的險要之處。
此前,曾有小股清軍進至鳳山,但聞風一路退去,將洞仙嶺舍人關、黃州城盡皆棄掉,竟不分兵把守,對辛苦行軍的日軍來說,隻剩下辛苦,流一些汗水,不能不說是一大福音。
…………………………………………
朔寧支隊出發時,支隊司令官立見尚文少將還在開城。9月3日,支隊隻能按約到新溪後暫住,等到司令官到來,6日,從新溪出發,經遂安,費力地攀過天子山之險,至陵洞。9日後,進入朝鮮中部連綿山地,沿途山路崎嶇,河流縱橫,行進十分困難。特別是大同江的重要支流柳綠河,河寬約一百公尺,水深流急,從兩峰之間穿過,正常涉渡都困難,如果敵軍在對岸擺上一支隊伍……
所幸,在這些險要之處,清軍卻未派兵扼守。
特別是部隊在向平壤以北迂回中,到達平壤東北約二十公裏元山大道大同江渡口時,突然發現渡口有清軍把守,這一下受驚不小。然而大驚之後不禁又喜的是,清軍稍事抵抗,便向平壤退去。此處為東路進攻平壤的必經之路,清軍竟隨意丟棄。日軍僅搶來五隻渡船,便夜以繼日搶時間過江,用了近一晝夜,才全部到達北岸,所幸,其間清軍也未進行任何襲擾、反擊。
元山支隊8月30日開始分批進發,9月1日進至陽德府,5日從陽德出發,沿途也是道路險阻,用了三天才到達成川,休整三天,11日,才又從成川出發,向平壤繼續前進。
一路上,也是克服艱難險阻,不過,同樣,除了地理河川阻擋,幸喜倒無清軍威脅。
…………………………………………
激流險關,這還不算,部隊彼此不能保持緊密聯係,分進真成了分頭亂撞。
最早到達平壤附近、甚至已與清軍展開前哨戰的大島義昌,到14日,還未與其他各路部隊取得聯係,象一支孤軍,惴惴不安。直到夜間,終於等來野津道貫師團長從保山鎮派來的使者,才了解師團本部正費勁涉渡大同江的情況,算是對上聯係上了。
而後,又接到朔寧支隊司令立見尚文從國主峴派人送來的一封信,通報了搶占渡口,迂回進至平壤的情況,同時也帶來了元山支隊的消息。
可見,在這一段時期內,日軍部隊聯絡不通,部隊處於何種凶險之中。
托天照大神的福,不,還不如說是托葉提督的福,所幸有驚無險。
前邊我提到,軍事上有個名詞叫“易受攻擊之窗”,就是指部隊調整部署期間,是比較脆弱的時候,此時攻不足,守亦無力。前邊牙山清軍處於這種狀態,合圍平壤前形勢轉換,輪到日本處於“易受攻擊狀態”之時。這是大島義昌最擔心的事。
到這個時候,日軍已經順利到達平壤城下,順利完成分進包圍,形成合圍之勢,並初步建立了聯絡。
日軍“易受攻擊之窗”已經關閉。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預感中可能出現的壞事,一件都沒有發生。
葉提督,在虛耗中失去了機會。
沒有前出百裏、夾道歡迎的禮節,隻是在坐等中,讓日軍順利前來會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