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衙門就是新的官僚機構(1 / 2)

1885年九月,終於下定決心,把海軍衙門成立起來了。雖然辦公地點是臨時找的,但班子倒不用費多大事就搭齊了。清廷任命醇親王總理節製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會辦,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幫辦。

海軍衙門正式開張,仍按前邊定的計劃,從北洋開始加力推行、操練海軍,讓李鴻章“專司其事”,專管北洋艦隊,具體辦理各項事務。

從此,北洋加速了“擴建”,在失敗的刺激下,在日益增大的海防壓力下。

這可能是唯一的“亮點”。

其它……很不錯,改了一個名字。

不叫水師了,叫海軍!

但是,接下來,我還得說,但是……

可惜。這個名字,可能就是大清海軍能留給我們的唯一遺產了。

——*——*——*——*——

我以為,起什麼名字,對大清海軍艦隊建設根本不是什麼要緊事。你要是行,你叫“丐幫”,也照樣能打贏。但,上層指揮機關,可就是生死成敗的大事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構,在中國的曆史上也是開天辟地,前所未有。

雖說沒有經驗,但各國有樣式擺在那,你倒是學學,借鑒一下啊。

可咱大清建海軍的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就是光看見人家的堅船利炮,以為買了船了,再學學人家的技術,就萬事大吉了。

至於製度,明眼的人也知道,但朝廷能拿自己開刀嗎?

所以,大清下這麼大決心對海軍改革,結果卻是——另建了一個官僚機構。

一支軍隊,一旦染上官僚習氣,必定戰敗。

何況,大清海軍自誕生起,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僚體係。

——*——*——*——*——

選這幫人,有什麼“規則”嗎?

有。“以滿製漢”就是要遵從的老規矩。這班人馬絕對符合大清滿族王公大臣,特別是皇族執掌大權的傳統。還有,雖然醇親王壓根不懂什麼海軍,但他是太後信得過的。也就是,有他在,海軍就標誌著掌握在慈禧老佛爺手裏,掌握在滿清統治階級手裏。

醇親王對慈禧太後還有一大奇妙的用處。下來大家就會知道。

倒是李鴻章身為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繼續負責具體操辦海軍事務,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李鴻間也是在別人的節製之下的啊。給個幫辦(海軍衙門副職領導)還是“之一”,直接管北洋還行,但南洋、廣東海軍各自有領導、有後台,李大人能實際節製得了人家嗎?

你算是上級領導兼職,可能在經費分配、艦船撥付上占個優勢,但關鍵時候能不能說了算,我覺得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