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馬尾悲劇,如何鑄成(1 / 3)

馬尾(又稱馬江)位於福州東南,閩江下遊,閩江支流台江、烏龍江會合處,水路西至福州16.4公裏,東距閩江口26.6公裏。是福建海軍軍港,馬尾船廠所在地。

在越南打打停停的同時,法國海軍也償試著向台灣基隆進犯過,沒撈著好,因為劉銘傳趕在前邊到了台灣,有這樣一位強將在,所帶這一幫人也不是好惹的,法軍又隻能在海上牛一點,一上岸就不行了。

隻好再次海上漂流,一路漂一路試,遊蕩到了福建沿海。

從7月中旬起,法國軍艦就陸續闖入閩江口,進泊馬尾。

戰爭史上奇怪的一幕出現了。

——*——*——*——*——

十天前剛被派到福州主持福建軍務的欽差大臣張佩綸,會見了閩浙總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撫張兆棟和福州將軍穆圖善等一大幫頭麵人物,堪察了馬尾一帶,作了簡單的部署調整,後腳,法國軍艦就來了。

仕途一帆風順、春風得意的張佩綸,曾經在大清水師建設上指點江山的張佩綸,好運到頭,黴運來了。

14日,法國領事通知,今日將有兩艘軍艦入口。

除了上報軍機處,張欽差和一幹大員卻沒有打出什麼有力的招式。

這一典型的“晚清式”反應,曆來飽受詬病,有的書上都埋汰他們對“來訪”的法國海軍客人笑臉相迎、熱情款待。同時認真行使自己的職責,嚴肅命令自己各艦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

一副“他們打他們的,咱們還是好兄弟”的樣子。

我覺得雖不至於這麼下作,但絕對是束手縛腳。

為啥?讓張佩綸沒法的,是兩國並未宣戰,按照《萬國公法》和兩國已有條約,不能阻擋法國軍艦進入閩江。

這真是一大怪哉。

擱現在,你能想象一國未經另一國同意,僅僅是打個招呼,就直接把軍艦開到人家港口嗎?何況是兩國實際已經開戰的情況下。

足見李鴻章大人帶頭推崇,當成西方“聖經”和東方“天書”一樣的《萬國公法》,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也足推測,當時和後來,包括現在一些人吵吵的“不應妄自開戰,而應與各國協商定約”,實質會是弄來什麼樣的“友好協定”。

說到底,《萬國公法》,實是“強國公法”。“炮艦外交”下的友好協商,是弱國向強國上貢。

還為啥?為了清廷下達的一條“不可釁自我開”的訓令,責任在上邊。

對張佩綸的報告,朝廷給予的答複是:規勸法國領事,彼此宜遵條約,切勿生釁。軍艦勿再進口,以免百姓驚疑。[ 《中法交涉史料》]

我真是無語。人家要是這麼客氣、懂事,就不會這麼幹了。

對於以上,我也可以告訴你,直到我英雄的解放軍準備渡江戰役時,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的“紫石英”號還牛氣哄哄無視解放軍的告知,準備“暢遊長江”,被解放軍一頓炮擊“飽揍”,才知道中國的領土之內還有“公法”存在。

也隻有大炮發言“規勸”,才能說了算數,才能讓列強記住要守規矩。

那麼大清不動,還為啥?實力不濟。

法國艦隊已經無視公法所定“一國軍艦在另一國港口停泊,不能超過兩艘,時間不能超過一周”的慣例,隨後法艦不斷到來,達到了8艘,1.45萬噸,另有魚雷艇兩艘,共有重炮 77門,總兵力1800人。等等——還有兩艘軍艦,在金牌、琯頭一帶江麵停著,保障後路安全。

經過張佩綸等大員一番調遣,馬尾一帶福建水師軍艦達到了11艘,6500噸,炮45門,兵員1100人。基本上福建水師的全部家底都招呼過來了。

但是,人家的是鐵艦居多,而我們的……全是木売的,從噸位、防護能力、重炮數量、兵員素質等方麵比較,法艦隊占有明顯優勢。

大清實力明顯不濟,先陪笑臉是應該的,是一種聰明和明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