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所謂“殺手鐧”,J-20隱形戰鬥機,因為令人難以信服的理由,始終沒有能夠露麵對美國人進行致命的攻擊。據說,這就是所謂的“國之利器,決不輕易示人”的東方智慧文化了。當然,這也讓國際間的軍事觀察家們失望至極了。
空軍司令員李進所駕駛的殲-7係列戰鬥機同其率領的戰鬥機群都掛有副油箱。這樣一來,雖然,戰機的速度和靈活性減低了,不過,其作戰半徑卻增加了一倍。李進司令員還命令所有參戰的飛機油倉必須是注滿油。原來,殲-7E|G戰機的武器裝備有一門21毫米的雙管航炮,備彈200發。而且,它的肚皮下麵掛有兩枚笨重的空地導彈和兩枚轟炸炸彈,李進司令員一聲令下把它們給拆卸了,統一換上4枚射程達150千米的輕巧“鷹擊”-83空艦導彈。
對這個小小的改裝,讓李進司令員很是滿意。他自己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我給自己的手臂綁上了一根竹竿,這樣,我的手就可以伸得很長很長的。我就不愁我們的14支利箭不可以把美國人的航空母艦給捅出許多個窟窿來。”
遠在日本東海岸的美國航母“尼米茲”號和“裏根”號並沒有意識到一場慘烈的殊死搏鬥馬上就要降臨了。經過幾天幾夜同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搏殺,中國空軍的攻勢明顯減弱了,他們再也沒有更多的先進戰機可以派上用場了。而且,“北鬥衛星”係統受到強烈的幹擾也導致了他們的灰心喪氣。在強大的日本空中自衛隊電子戰能力麵前,不對等的對抗導致中國空軍更多的戰機被日本人殲滅。所以,原本來勢洶洶的中國空軍進攻能力消退了許多。而且,他們不能不考慮保留一些力量以應對以後的戰鬥。麵對有利的戰局,美國人的戒備明顯地鬆懈許多。
夜幕籠罩海麵的時候,執行第一波攻擊任務的中國海軍420架老式殲-7E、殲-7G、殲-7MG和殲-7FS戰鬥機群組成的14支利箭攻擊群,直朝美國人的2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狠狠地撲了過去。李進司令員所率領殲-7各個型號戰鬥機編隊形成一條線出擊,而且采用超低空的掠海飛行戰術。這在能見度極差的夜晚,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隻有不怕犧牲精神的“亡命飛行員”才能夠做得到的。
如飛箭一樣向前延伸的殲-7作戰飛機編隊僅僅以距離海平麵40米的高度飛行,巨大的噴氣壓力把平靜的海麵攪動得浪花飛卷。
一般來說,欲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隻,需要突破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四道護衛防線。
第一道是由為航空母艦護航的“宙斯盾”係列戰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依艾”係列電子戰機組成的遠程電子幹擾防線;第二道防線是由若幹的核攻擊潛艇組成的距離中心航空母艦大約800公裏的水下防線;第三道防線是以40架的F-14和F/A-18戰鬥機組成的500公裏空中防線,它們依靠“魚叉”式反艦導彈來擊落敵人的海上艦艇。第四道防線是以環繞四周的導彈護衛艦和導彈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雷達係統和其發射的標準二型導彈,海麻雀導彈,密陣式艦隊炮和近程電子幹擾彈組成的最後防禦係統。
超低空掠海飛行的另一好處是,由於受地球弧麵的影響,美國人的航空母艦預警雷達一般發現目標的距離雖然可以到達500海裏的探測能力。但是,它隻是相對於高空距離的。而對於超低空掠行的目標來說,他們的預警雷達通常隻有100海裏的發現距離。這個距離攔截低空來襲的亞音速反艦導彈的截擊時間隻有40秒鍾的時間,而且,對於飛行速度高於2馬赫的艦空導彈的攔截時間減半隻有20的秒鍾。那麼,在麵對密集陣式的空艦導彈襲擊,航空母艦戰鬥群自然是凶多吉少了。
美國人是以“海上蝗蟲”來形容席天蓋海而來的中國戰鬥機群的。事實上,這一次的偷襲是很成功的,420架殲-7係列戰機組成的14把利箭很快地突破了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最初兩道防線。當美國人的航空母艦上的防禦雷達捕捉到大批戰鬥機接近的異常信息時,迅速反應起來了。
美國人非等閑之輩,他們絕對不是可以被輕易嚇倒的,威力無比的艦隊防空作戰係統運轉起來了,密密麻麻呼嘯而出的“捕鯨叉”和“海麻雀”艦空導彈把無數的中國戰機像掃射麻雀一樣,撲棱著翅膀往海裏掉。而後麵的戰機又緊接著蜂擁而來、、、、
原來棲息在航空母艦甲板上的F-14和F/A-18戰鬥機迅速升空接戰。
原來,中國是指望剛剛發射的15枚低軌道迷你衛星執行替代“北鬥衛星係統”導航的任務,無奈,所發射的15枚的低軌道迷你衛星在美國人的“標準”-3反彈道導彈攔截導彈的準確打擊下,一顆顆被擊斃了。美國人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雀躍,而中國人卻是灰頭灰臉了。
不過,中國人是聰明絕頂的。這一次,黃勝利司令員領導的武警部隊出動了大約200艘的漁船,早在中日開戰的時候就日夜兼程趕往日本東海岸了。這一些漁船都裝備有高功率的電子導航設備,可以充當引導中國攻擊導彈的任務。而且,200艘的漁船它們幾乎是成一條線接力式地貼身靠近美軍航母艦隊的。這樣,不至於目標太大而暴露漁船身份的。
有了漁船的接力式電子導航,老舊的殲-7E|G,殲-7MG和殲-7FS戰鬥機在150公裏的打擊距離開始對美國航母發射空艦導彈“鷹擊”-8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