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引 言 “賊心”膨脹(2 / 2)

……

不知道這位女留學生通過此種方式有未獲得她寶貴的證件?而我的另一位朋友丟失錢包後,正當他同樣為錢包裏的身份證丟失,無法外出旅行乘坐飛機而焦急時,意外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稱在垃圾箱裏撿到一隻錢包,裏麵沒有錢,有他的身份證,讓他到某某地方取。這讓他驚喜萬分,掏出200元錢贈與撿到錢包的人。至於對方是一個熱心的好人,還是與小偷有什麼勾連的人,他已毫無興趣關心了。關鍵是他獲得了丟失的身份證。

在參加鎮江市的一個活動時,聽到了當地一位具有反扒神奇功夫的警察的許多反扒故事,我無意中開始關注小偷這個行當。我很想了解他們究竟是怎麼一群人?他(她)們是如何從一個個普通人轉變為寄生在社會肌體上的“病毒”的?而這些“病毒”的基因是如何構成的?社會是否有清除這些“病毒”的能力?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難道小偷們也會有“老鼠”的家族遺傳史嗎?我產生了一股衝動,試圖對這個群體作一次生理和心理解剖,如同醫生在實驗室裏解剖小白鼠。在實際采寫中我發現,我所能做到的更多是“展示”,因為我手中缺一柄具有專業水準的“解剖刀”。

在滬寧線上的鎮江市,已經成為小偷望風披靡的處所。稍稍知道一點行情的小偷,都會避而遠之。因為,在這裏作案的風險係數太大。稍有不慎就被抓住,或拘留或判刑,真正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這裏有一個在“小偷界”幾乎無人不曉的“胡大個子”,有時他們索性簡稱他為“大個子”。此人簡直是抓小偷的“天才”,具有超強的識別小偷的能力,如果到鎮江下手幾乎難逃他的法眼。

“胡大個子”叫胡雪林。現為鎮江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副局長兼反扒大隊長。“大個子”從事反扒行當20餘年,已累計抓獲小偷等犯罪嫌疑人5000餘人,為各類失主挽回經濟損失800多萬元。“胡大個子”的名氣越來越大,但他抓獲小偷的數量卻越來越少。從最初一年抓600多人,到現在一年隻能抓到幾十個。這是因為到鎮江來作案的小偷越來越少,隻有那些“下水”時間不長或從遠方而來,不知行情的小偷才敢貿然到鎮江來。因此,有時僅僅是用數字來說明一個人的業績並不妥當。對於一個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來說,當然他創造的財富越多越好。而對一個從事社會治安的警察來說,他所管轄的地區當然是小偷越少越好。最好是歸“0”,雖然這也許是一個永遠難以企及的目標。

一個基本事實是,筆者在走訪街頭的一些鎮江人時,他們都反映現在很少聽到有人在公共場所錢包被掏的事情。無論在公交車、商場、火車站、集貿市場……人們都有一種不必擔心被竊的安全感。

“胡大個子”已經成為威震一方、保一方平安的品牌。上級領導擔心的是他今年已近50歲。新的“大個子”還沒有“長”出來。如果“胡大個子”退休了,小偷們會不會又卷土重來?

這是一部關於小偷與警察的社會調查報告,在敘述時分兩條線展開,一條線是小偷的口述實錄;另一條線是反扒警察胡雪林的心靈成長史。

筆者要在這裏特別提醒有關公安辦案部門,我在采訪時向采訪對象已經承諾,他們的口述記錄材料,不會用來作起訴和量刑的犯罪依據,我不是檢察官,我調查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研究社會問題,是為了考察人性變異的深層次原因;我在這裏也要提醒讀者,小偷們用來作案的手法均已在公安部門的掌控之中,千萬不要去仿效;同時,我還要說明,為了在拙著公開出版後不會對被采訪對象的正常生活帶來不必要的負麵影響,小偷的名字全部為化名。但我保證口述實錄均根據采訪小偷的筆記整理而成,沒有任何筆者虛構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