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曾經在介紹德國的一本書上看到過,到德國來,要想真正了解這個國度,僅僅靠啤酒節,靠喝一大杯黑啤,或來兩根巴伐利亞式的白香腸,是遠遠不夠的,你要想真正了解德國,有一部最生動的教科書,那就是柏林牆。
為了好好地讀懂這本書,好好了解一下德國這個具有著獨特曆史的國度,所以到柏林後,陳雨一直沒有來柏林牆,而是等到考察團正式放假的時候,這才獨自一人開始了對柏林的了解和探求。
去柏林牆之前,陳雨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做出決定後,也沒有告訴任何人,一個人拎著背包出了賓館。
到歐洲後一直是晴空萬裏的天氣,可是說來也怪,今天去柏林牆,天竟然陰沉沉的,仿佛隨時都能下雨的樣子,而這個天氣正如同陳雨現在的心境,沒有了去埃菲爾的驚歎、牛津的興奮,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感覺。
其實,來德國已經三天了,早就聽德國的朋友說起,相比於德國其他城市的本份和樸實,柏林已經是繁華絢爛得多了,不過在柏林的這幾天,陳雨走過的那些地方,都能看出它背負沉重曆史的滄桑,也會發現它作為統一後的德國首都的充沛活力。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雙重中心的都市。
為了研究柏林,陳雨特意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了地圖,從地圖上看,柏林的市區就像兩個部分重合的圓,繁華就從各自的圓心擴展開來,一邊源自從前的西柏林,另一邊源自東柏林。而處於兩圓交疊處的,就是德國的象征:勃蘭登堡門。
所以陳雨將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就選擇在了勃蘭登堡門。
從住的地方到勃蘭登堡門還有一段距離,不過陳雨並沒有選擇坐出租車,而是坐上了公交,幾天來對德國地圖的研究讓陳雨腦子裏已經對柏林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輪廓,看看站牌,陳雨上了公交車。
柏林的公交車很發達,車況很好,寬敞明亮的公交車裏人很少,找了一處座位安靜坐下來,開始了自己的旅程。
公交車的站點正好實在勃蘭登堡門,一下車,左右看了一圈,遠遠地就看到了那處具有幾百年曆史的古跡。
雖然是陰天,不過來這裏的遊客數量依然很多,而且很多都是組團前來的,而組團來旅遊的遊客大的特點就是大家都有著同樣款式的帽子。為了能更好地了解一下德國的曆史以及柏林牆,陳雨打算找一個導遊,原以為導遊會很難找,可是到了勃蘭登堡門,陳雨這才知道,導遊的身影隨處可見。
陳雨一下車,沒走幾步,就有一位穿著黑衣裙二十多歲的日耳曼姑娘走了過來,用英語向著陳雨問:“先生,請問需要導遊嗎?”
正打算找個導遊的陳雨求之不得,急忙回答:“好啊。”
聽陳雨說需要導遊,這個叫安娜的年輕姑娘臉上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但可能是出於先小人後君子的態度,還是先和陳雨講了一下導遊的價格。
收費不是很貴,一個小時二十馬克,合人民幣一百多塊錢的樣子,陳雨笑笑答應了下來。
除了英語、法語外,陳雨對德語也是很精通的,不過看安娜始終用英語和自己說話,所以陳雨也就沒有說德語,而是用英語和安娜交流。
安娜的英語很好,據她說自己是柏林大學的學生,來這裏當導遊也是一種勤工儉學的方式,他和陳雨交流起來非常的方便,這也讓她的導遊工作幹起來非常的順暢。
跟著安娜,簡單地看了一下勃蘭登堡門,這是拿破倫時期柏林13座城門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一座,古希臘神殿風格的六根巨柱上方,是揚名世界的雙輪四駕馬車雕塑。
“陳,你來自中國,可能不是很了解這座門的含義,對於德國人來說,勃蘭登堡門的意義遠不止眼前看到的這些。”看著勃蘭登堡門,安娜對陳雨說。
“那還有那些特別的意義呢?”陳雨問了一句。
“二戰失敗後,我們德國柏林被劃成了四塊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管理,幾經周折,前蘇聯管轄的東半個柏林順理成章地歸屬民主德國,而美、英、法三國控製的西半個柏林歸屬聯邦德國,柏林成了鑲嵌在民主德國土地之中的一個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