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白毛女(2 / 3)

劉子光沒有立即接見董小宛是因為他在忙著一件大事,行軍打仗排兵布陣是李岩的事情,他正在做的事情和思想工作有關,那就是寫劇本,編兩個段子來激發戰士們的愛國熱情,經過一夜苦思冥想,終於被他寫出一個感人至深的劇本來,軍中都是丘八,沒人欣賞他的作品,劉子光這才想起來董小宛,差人將其喚來。

這是劉子光和董小宛的第二次見麵,上次見麵還是兩年前在亂世佳人的二樓上,那時候劉子光還隻是一個陰陽臉的九品把總,現如今已經是權傾朝野的重臣,這次見麵自然和上次有著天壤之別,一邊是朝廷高官,一邊是風塵女子,地位落差之大猶如天淵之別,但是劉子光絲毫沒有擺架子,簡單客套之後就拿出一個寫滿字的紙,請董小宛觀看。

董小宛被稱之為董大家可不是浪得虛名,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來往的都是文化圈的大才子,雖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但是現如今才子們依然流行寫曲子,也就是戲碼,董小宛對於這一套也很精通。

先粗粗看了一遍,隻看見滿紙拙劣的毛筆字,這武人的字就是難看啊,想來一些鎮武侯題詞的牌匾都是找人代筆的,隻是故事的內容董小宛倒沒有細看,不過抬頭一看,劉子光殷切的目光正瞧著她,董小宛又低頭看了一遍,嗯,故事性倒是很強,不過唱詞粗俗不堪,平仄也不通,簡直就是大白話,這算什麼玩意啊,比起他當初創作的那首“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歌簡直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好像看穿了董小宛內心似的,劉子光淡淡一笑,解釋道:“這是本帥寫給將士們的曲子,他們可不是那些文人墨客,喜歡咬文嚼字,要得就是通俗易懂,隻要意思表達出來就好,當然本帥並不擅長此道,所以還請董大家潤色一二。”

董小宛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家是故意寫成這樣的,再看第三遍,這次和前兩次的感覺截然不同,簡直字字珠璣,無一字可以改變!董小宛放下手稿,盈盈下拜:“侯爺高才,小女子折服,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改動的。”

劉子光哈哈一笑:“那就組織個戲班子開始排練吧,還請董大家親自指導才好。”

董小宛自然欣然允諾,能幫劉子光做事可是她夢寐以求的。當即帶著手稿回到下處,根據劇本再補充創作出據中人物的戲裝,唱詞音韻能,同樣是一夜功夫,一出新的折子戲就出爐了,戲碼名為“白毛女”

白毛女由河北梆子戲班出演,這年頭戲班子都是靠真本事吃飯,一個新本子很快就能上手,更何況這個本子是簡化版本的,台詞也極其簡單通俗,基本上聽人講上兩三遍就能記住。

當夜白毛女公開演出,戲台搭在天津城中心,數千人圍攏觀看,本地百姓也趴在屋頂上,大樹上遠遠地瞧著,看侯爺親自寫出來的本子到底有多精彩。

故事發生在滿清占據時期,天津城外的一個貧苦家庭,隻有父女兩人相依為命,當爹的辛辛苦苦給旗人老爺抗了一年活,過年連頓餃子都吃不上,隻能給閨女買上二尺紅頭繩,大年夜鄰居大春哥給湊了一點麵粉白菜,包了一頓素餃子正準備吃,旗人老爺的管家來了,強逼著老漢楊白勞還債,利滾利的高利貸,借了一兩銀子現在要還一白兩,要不然要拿閨女---美麗的喜兒抵債。

這個戲碼比較新奇,因為非常貼近生活,雖說戲裏的地點是在天津,但是完全可以代表清占區漢人百姓的生活,尤其是紅衫軍中山東籍貫的士兵,都從戲裏找到自己父母姐妹或者鄰居親戚之類的影子,平常看堂會總是亂哄哄的,有人吹口哨有人起哄,要不然就是哄堂大笑,轟人下台,這次卻出氣的平靜,幾千人都鴉雀無聲地看著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