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亂世楚辭(3 / 3)

此時趙良背誦完整首楚辭後,麵帶笑意的對著魏星問道:“學兄可知這首楚辭?”

魏星麵不改色答道:“楚辭,乃是楚國屈原大夫所創造的詩篇。它最先擺脫了《詩經》以四言為主句式的束縛,使得節奏韻律富於變化,表情達意更為深刻而委婉。”

趙良笑得更開心了,說道:“看來,學兄對於楚辭音律很是擅長啊!”

魏星心中更加忐忑起來,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趙良既然敢拿魏人不擅長的楚辭來作為問題,就必然有更為強大的殺手鐧,絕對不會單單是考量自己音律。

白承三人也是暗暗心驚。一旁的白承則看了一眼對麵仿佛一切盡在掌握的太子秧,暗道此人果然是帥才,統籌大局,運籌帷幄。他一定事先打聽過了魏星不擅長什麼,所以才會用楚辭入題,顯然經過嚴密的分析與布局才選擇讓趙良對戰魏星的。

此時趙良點了點頭,說道:“學兄說得不錯,這首《國殤》正是屈原大夫描繪的一副兩軍對壘,血腥廝殺,一方將軍戰敗被俘,最終英勇就義的場景。屈大夫借此來表達自己心誌,荔枝鞠躬盡瘁,寧折不屈。不知學兄可讚同?”

魏星不知道趙良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隻能點頭認同道:“不錯,屈原大夫是楚地婦孺皆知的人物,他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自己的王道誌向,現在楚地人民為了紀念大夫,特意舉行端午祭祀,來緬懷大夫。”

“好!”趙良當下一喝,讓白承等眾人暗暗心驚。

白承暗道:殺手鐧要來了。

果不其然,隻見趙良開始發難,他遙指魏星,問道:“學兄可認為屈原大夫以王道治國?”

魏星隻能維持陣腳不亂,以不變應萬變,答道:“是。”

趙良嘴角揚起一絲笑意,反問道:“那麼學弟問學兄一句,楚國以王道治國,為何屈原大夫反倒最後投了汨羅而亡。如果王道治國,真的可以興百業,強國基,為何屈原大夫,要在死前留下《離騷》,其中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正是說明大夫自己對王道治國的理想,連他自己都沒有探索明白,最後失望至極,而投了汨羅了嗎?可見王道治國,不過是小道爾。當今天下東西連成一線,魏、秦、齊三強獨大。秦國以法治國,魏國信奉道家老子無為而治,國君垂拱,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齊國則信奉兵家孫武的強兵黷武之策,以戰養國。請問學兄,王道治國可是小道爾?就連學兄的母國都不屑用王道治國,學兄還敢揚言王道治國為天下正統嗎?”

魏星頓時啞口無言。

趙良一言出,技驚四座,無數儒家弟子在後麵聽得大動,高聲喊道:“讚!大讚!”

趙良看了一眼沉默的魏星,頗為自信的對著後方儒家弟子微微鞠躬。

白承心中也是暗暗叫苦,這趙良心機深沉,先是驢唇不對馬嘴的說了一通屈原《楚辭》,讓魏星不得不承認在詩詞造詣方麵高深的屈原是一位大英雄,大人物,最後卻絕地反擊,倒打一耙,將屈原王道治國的理想與他鬱鬱不得誌而投江自殺聯係在一起,側麵說明王道治國,不行!最後又舉出天下七強其三基本沒有王道治國的國家,給了魏星更加沉重的一擊。

你所在的魏國都沒有信奉王道治國,你還在這裏叭叭什麼?

這樣的強有力打擊,瞬間將魏星置之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