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壯士 (六 上)(2 / 3)

自秦漢以降,地方文官大多數情況下由太守自行任命。大隋雖然把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員的任命權收歸了朝廷,但此刻科舉剛開沒多久,朝廷無法直接收攏到足夠的人才,所官員委任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和前朝區別不大。地方文職在多數情況下還是由太守舉薦,朝廷的任命不過是走一個過場。

因而,裴操之一人說話,即代表著整個齊郡上下百餘名文職的共同意見。張須陀和李旭見老太守如此仗義,卻之不恭,隻好再次謝了太守舉薦之恩。同時,為了表達武將們對老太守和文官們對郡兵的大力支持,張須陀又提出來,把戰後收益再讓半成出來,彌補“地方”上因為遭受流寇過境造成的損失。老太守略做推辭,也代表齊郡父老鄉親謝過了。雙方相談甚歡,彼此都刻意淡忘了數日前五個將領與兩萬人拚命而援兵被扣在城裏無法接應的事實。

“李將軍臨來之前,可曾見到皇上?”裴操之解決掉戰利品分配問題後,很快把話頭轉到了與朝廷動向相關方麵。

“末將臨來齊郡之前,曾經蒙陛下親自召見。當日情形,至今曆曆在目!”李旭衝著洛陽方向拱了拱手,回答。這句話大部分是假的,連日奔波,當時受楊廣召見時所說的話,旭子早就記得不甚清楚。但他這個當事人不能實話實說,裴操之這個問話人也不會較真到去打聽皇帝和其他人說話時的細節地步。

“陛下對李將軍聖眷正隆,著實令人羨慕啊!”裴操之也衝洛陽方向拱了拱手,恭維。緊接著,他又笑著追問了一句。“老夫德薄,已經許久未睹天顏,不知道聖體安康否?每日是否還是如當年一般操勞?”

“陛下聽聞楊逆服誅,心情大悅。每日奏章披閱得也高興!”李旭略做沉吟,又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楊廣自從東征無功而返後,心情就鬱鬱寡歡。楊玄感被殺隻令他高興了兩天,緊接著,他就又消沉了下去,連奏折都懶得披閱。這些消息對所有隨行人員來說不是什麼秘密,偏偏在正式場合,誰都無法宣之於口。

“唉,做臣子的不能替陛下分憂,實乃我輩之恥也!”裴操之搖頭,長歎。做官講究‘聞弦歌而知雅意’,從李旭的回答中,他已經分析出了真正的答案。低頭沉默了一會兒,老太守又接著問道:“派兵討平各地亂匪之事呢,陛下既然派遣李郎將前來。兵部近期也會有所動作吧?”

“陛下命末將前來聽候張將軍調遣時,並未談及派遣府兵平亂的安排。主持兵部事的裴矩大人當時出巡西域未歸,如今是否回來了,末將並不知曉!”李旭想了想,回答。

他知道裴操之期待朝廷能派遣大軍迅速剿滅河南諸郡的亂匪,但以他的短淺從政經驗來看,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在旭子尾隨朝廷南返的那段日子裏,他從來沒聽朝廷說過河南諸郡的亂匪有多嚴重。甚至在渡過黃河之前,他本人亦認為所謂亂匪流寇,不過是幾夥藏在山中打家劫舍的蟊賊而已。誰料道,這些蟊賊的實力如此之強,膽子如此之大,早已不滿足於打家劫舍,而是主動向縣城、郡城發動進攻。

“那陛下明年是否還要征遼呢?李將軍恕老夫羅嗦,人年紀大了,難免喜歡胡亂打聽不相幹的事情!”裴操之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凝重,帶著幾絲歎息的口吻追問。

“沒事,咱們這次是私下閑聊,並未涉及公務。所以,仲堅知道些什麼,就隨便說兩句,滿足一下我們兩個多嘴老兒的好奇之心!”怕李旭為難,張須陀搶先打了一句圓場。

“遼東之患,一直是陛下的心病。遼患不除,大隋邊境永無寧日。所以末將以為,待地方事了,府兵肯定再出遼東。隻不過朝廷具體什麼安排,末將人微言輕,實在沒聽到太多風聲!”李旭斟酌了一下,繞著彎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