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肱股 (三 上)(2 / 2)

一經留神後,旭子大有發現。

先帝在世時,共有十六人擔任過仆射或納言之類的職位,其中七人出身為世家,九人在軍中戰功赫赫,號稱軍中勳貴。而本朝十二位曾經和正在行使仆射職權的人當中,出身世家的人竟然高達十個。

先帝設立了開科舉士製度,但先帝在位時,科舉出身的人沒一個能做到三品以上高官。當今聖上喜歡讀書人,但如今朝中同時擁有權力和才名虞世基和裴蘊兩位大人,也都是江南士族。誰也沒有應過科考。

大隋從朝堂到地方,甚至在郡縣,即便是戶槽、兵槽這樣的底層小吏,也很少是科舉和行伍出身的。本朝有不成文的規定,凡為吏者,需要家世清白,有地方士紳保薦。而那些地方紳士們保薦的人才,絕對不會是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民!

比較一下眼前事實,再想想自己當年於縣學苦讀時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旭子忍不住想仰天長歎。他更加理解了為什麼當年徐大眼的誌願是建立自己的家族。這個朝廷簡直就是為了世家大族而設立,平民出身的人通常情況下隻有膜拜的資格,根本沒機會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旭子不知道自己現在算寒門還是士族。他有著士族的官職,爵位,卻依舊保持著一雙寒門的眼睛。這種不尷不尬的身份令他極其孤單,越是盡力想融入周圍環境,,對孤獨的體會越深。

禦林軍的將校中有許多與旭子年齡差不多的少年,他們躊躇滿誌,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建功立業。所以,大夥對李旭這些年的經曆很是神往。當與旭子有意或無意中在酒宴上相遇後,他們都喜歡哄鬧著,要求李旭講一講遼東和黎陽城下的故事。

每當旭子講完那些血染的故事後,卻在大多數人眼中看到的不是佩服,也不是尊敬。“如果當時我帶兵,就從爬到山穀頂上,居高臨下!”談到無名穀之戰,有人揮舞著手臂,奮力比劃。“幾十丈高的地方,隨便扔一塊石頭都會重逾千鈞。那高句麗將領真笨,居然連這一點都想不到!”

此人說得吐沫星子飛濺,根本沒想想,如何爬上那麼陡峭的山峰。即便爬上去了,到哪裏去找那麼多石頭。

“元務本根本不懂用兵,那麼多人,至少要擺一個八卦大陣。生、死、驚、兌……..戰馬衝進去,雲彌霧合,立刻迷失方向!”對於黎陽第一戰,有人的看法更是獨特。說話的家夥是一個易經八卦的擁敝者,臉色蒼白,嘴唇黑青。旭子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隻有經常服用五石散的人才會擁有如此虛幻的臉色。臉色每白一分,他們距離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又近了一重。

“李將軍守城時,怎麼不在城牆和街道附近堆木柴。先把敵軍放進來,然後柴薪盡燃……..”有人幻想著烈焰騰空的樣子,兩眼星光直冒。至於黎陽城內的糧食會不會因此被點燃,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禦林軍的將校們出身都很高貴,幾乎從娘胎裏就有了功名。雄厚的家庭背景和優越的生活使得他們看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時習慣於俯視,而旭子偏偏沒有學會怎樣仰臉裝出一幅獻媚的笑容。對於這些人的指手畫腳,他能敷衍就敷衍,實在敷衍不了了,就幹脆裝做沒聽見。少年們見自己的“高見”不被人接受,一個個氣得火冒三丈。但他們卻沒有當麵和李旭切磋一下武技的勇氣,“那個新進的李侯眼神冷得怕人,跟這個瘋子比武,氣勢上先輸三分!”。

“早知道伴駕是這種滋味,當時不如…….”李旭不止一次為自己輕易放棄的雄武營的做法感到懊悔。如果當時向宇文述服軟,然後陽奉陰違呢?他不知道如果這樣做,自己留住雄武營的可能有多大。但他知道,自己在離開軍營這段時間裏真的很孤獨。

南行路上的風是冷的,少年人的心一樣慢慢變冷,像官道兩邊的積雪般黑黑的發著寒光。每當隊伍找到大戶人家騰出來的房屋宿營的時候,他總是懷念自己走過的戰鬥歲月。無論是在護糧軍還是在雄武營,旭子從來沒這麼孤獨過。雖然最後的結局是,他不得不從這兩支隊伍中離開,並且先後和兩個朋友因為選擇的不同而疏遠。但他懷念那些謎底沒有揭開前,並肩戰鬥、流血的日子。每每在黑夜裏回首望過去,就像野獸在瞭望著篝火。

“我一定要想辦法回到軍中去,那才是我應該呆的地方!”炭盆前,抱著膝蓋,旭子愣愣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