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讚同李旭命令的人是宇文士及,他第一次行使了監軍職責,在大軍完全安頓下來後,非常生氣地闖入了李旭的軍帳。
“郎將大人,照這樣走,咱們,咱們是不是稍慢了些?”掃了一眼帳內因受到驚擾而顯得有些茫然的低級將領,宇文士及盡量把自己的語氣放得婉轉。無論眼前還是將來,宇文家族與對方打交道的機會還很多,作為家族中的年青一代,宇文士及不想把矛盾挑得太明。
李旭沒有回答宇文士及的質問,他命人給監軍大人搬來了一把胡凳,然後將擺在眾人麵前的巨大羊皮地圖挪到了宇文士及眼皮底下。那是一張按照大隋軍方新頒布的遼東地圖放大後畫出的遼東形勢圖。地圖上,有條黑色的墨線從懷遠鎮一直畫到了泊汋寨,然後從泊汋寨下折向東北,接著在北方的山林間兜了一個巨大的圈子,最終折回了遼河。凡是參加過去年泊汋寨解圍行動的人都知道,此條黑線是去年護糧軍三百壯士的行軍路線。途中的一草一木,在他們心中都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眼下驍果營走的是同一條路線的前四分之一,剛剛脫離大梁水流域,來到了烏骨水的源頭。再向東南,則可以沿烏骨水走到烏骨城,然後一直殺奔泊汋寨。接下來的路相對平坦,沿途經過的高句麗城市、山寨也不多,其中最具威脅性的一個是烏骨城,李旭已經用木炭將它標了出來。
“你是擔心烏骨城守軍出城迎戰?”宇文士及低聲追問。去年劉弘基和李旭曾經用疑兵之計欺騙過烏骨城守將,這次再跟對方玩同樣的招術,對方的確有不上當的可能。
李旭搖搖頭,沒有回答,而是把手中的炭塊塞給了宇文士及,然後追問道:“如果監軍大人是高句麗守將,聽到些不確定的消息,又不甘心敵軍大搖大擺的撤離,會選擇在哪裏截殺?”
在不考慮自己家族利益的時候,宇文士及的心思非常敏銳。眼睛在地圖上稍稍瞄了瞄,就立刻把手中的炭塊按到了距離目前大軍所處位置不到五十裏的一處無名山穀上。如果想阻攔驍果營的話,對敵軍最有利的地形就是五十裏外的這個無名山穀。同樣,如果逆著這條路線從馬砦水撤兵,那個無名山穀也是大軍必經之地。
炭塊落下,宇文士及滿腔的怒火立刻消失得一幹二淨。如果大隋內亂的消息的確已經被高句麗人得知的話,高句麗人無論如何也會奪取遠處這個無名山穀。堵死了這條山穀,遠征大軍就不得不繞路西返,路繞得越遠,士氣就越低迷。
“下官幾個認為”行軍長史趙子銘向宇文士及施了一個禮,緩緩地解釋,“目前咱們行軍越匆忙,高句麗人就越警覺。所以這幾天郎將大人不約束軍紀,為的就是不讓敵軍心中生疑!”他混跡官場多年,很巧妙地把李旭縱容屬下禍害百姓的行為歸結到軍事行動的輔助舉措上,“但水師沒有登陸,而大軍又在馬砦水邊逡巡不進,高句麗人狐性多疑……”
接下來的話已經不必他再說,在座諸位無人會認為他的分析沒有道理。皇帝陛下給宇文述老將軍的撤軍命令先於驍果營東進之前已經發出,按軍書的傳遞速度推斷,宇文老將軍接到聖旨的日期應該在昨天或者今天。如果他接到聖旨後立即西返,隔著馬砦水的高句麗人肯定無法尾隨追擊,在不借助地勢的情況下,遼東境內幾個殘留城市的守軍根本沒有阻擋住三十萬東征軍的機會。
高句麗的人堵住宇文述老將軍的唯一機會就在無名穀。而雄武驍果營所麵臨的第一場考驗也在無名穀。
三支人馬,同時把目光聚集在了一個點上。
酒徒注:閱讀器已經改好,大夥應該不會再看老酒的盜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