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素懷奸險,巧於附會,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但小人往往比君子更善於審時度勢。他喜歡名馬珠玉,唐公投其所好,再曉之以形勢,以他的為人,未必肯在遼東作個為國盡忠的孤臣。況且將來在朝中,此人也是一個助力!”陳演壽想了想,也附和長孫順德的提議。(注1)
“也隻能如此了!”李淵歎了口氣,說道。無論心中多麼不情願,他今天也得去拜見一下裴大人。即便不為了那三十萬東征大軍,也要為了自己的兒子,為了李家的將來…….
八百護糧兵快速集結了起來,閑得關節都開始發癢的大夥聽聞去前線送糧,心中的興奮遠遠高過了恐懼。
為了避免軍心混亂,劉弘基嚴格命令麾下將校不得將軍情不利的推測透漏出去。“那隻是推測,未必是真。如果因為謠言擾亂而耽誤了糧草運送,諸位知道軍法會如何處置!”對著平素交往密切的幾個朋友,他大聲叮囑。
“是!將軍盡可放心!”參與運糧的眾將校齊聲答應。劉弘基素得眾望,關鍵時刻,大夥願意跟他攜手共渡難關。
李淵利用手頭職權征集來的戰馬稍後一些到來,隨同戰馬前來的,還有李建成和錢九瓏,李府侍衛樊興也帶了二十名親兵跟在了建成身後,這是唐公世子第一次單獨執行軍務,他們要誓死保護其平安。
李婉兒和李世民在大軍出發前也趕了過來,他們和哥哥建成自幼形影不離,所以特地趕來給哥哥送行。二人都穿了一身戎裝,看上去英姿薄發。一入軍營,李世民就衝向了整裝待發的士卒之前,一手提韁,一手擎槊,仿佛他是此番出征的主帥。李婉兒則難得地顯出了幾分小女兒的溫柔之態,走到李建成的身邊,低聲叮囑道:“哥哥路上小心些,沿途多注意兩邊樹林、山穀等隱蔽處。高句麗人不願投降,想必有些頑固之徒會伺機而動!”
“你盡管放心,我們一人雙騎,此地到馬砦水之間又以平川居多!”李建成點點頭,笑著安慰道。第一次獨領一路兵馬,他心中也沒底。但是,作為一軍之膽,無論如何也得裝出些恢宏大氣的模樣來。
“哥哥有主張就好!”婉兒給了自家兄長一個微笑,策了策馬,靠近了劉弘基,叮囑:“劉家哥哥,你也小心些。我知道你武藝高強,但領兵打仗……”
“好了,我保證把你哥哥和麾下這些弟兄們平安送回來!”劉弘基大咧咧地打斷了李婉兒的話。能為李家盡一點力,他非常高興。至於沿途凶險,對於早已闖蕩多年的他來說,那不過是一碟開胃小菜而已。高句麗人再凶,凶得過邊塞上的馬賊和突厥人麼?
李婉兒扁扁嘴,抗議劉弘基自逞英雄。轉過頭,目光看到李旭,她臉上的笑容慢慢黯淡。
“仲堅大哥!”李婉兒低聲叫道,她想說兩句和對劉弘基一樣的叮囑之詞,卻突然發覺沒有合適的詞彙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思。
李旭的年齡僅僅比她大了幾個月,像對待劉弘基那樣把他真正當作哥哥,婉兒有些不願意。但除了把他當作哥哥外,女孩子家一時又找不到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想來想去,終於壓低了聲音,蚊蚋般嘟囔了一句,“你自己小心些,平安回來!”
“我知道,你和世民也小心些!”李旭的回答比李婉兒的叮囑更不著邊際。二人相對看了看,都笑了笑,輕輕把馬頭錯了開去。
五百人,兩千匹馬,帶著一萬石救命糧草快速奔向東方。比起遼東城下七十萬大軍,這點人馬微乎其微,除了幾雙不舍的目光,幾乎沒人關注他們的去向。
“我本來想說……”李婉兒站在一個高坡上,望著遠去的哥哥和眾人,默默地想。
“你答應過要保護我的!答應過的!”她折下一根柳枝,霹靂吧啦,抽得地麵塵土飛揚。
注1:裴矩,隋唐名臣,三度東征高麗的主要提議者。曾經在北周、隋、宇文化及麾下和唐做過高官,以雅淡、廉謹成為後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