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記得兵部的批複是,劉洪劉弘基為別將,李旭李仲堅為旅率!”段文振利落地報出朝廷授予劉、李二人的官職。按大隋舊例,五品以下官職的委任是各部尚書和左右仆射的職責範圍,皇帝平素從不過問。但今天難得皇帝高興,所以諸位大臣也不願意逆了楊廣的意,任由段文振順著皇上的性子胡來。
“劉弘基,李仲堅,嗯,字都不錯!”楊廣點頭,笑著品評。想了想,又嗔怪道,“莫非我大隋軍職全滿了麼。劉將軍既是朕的右勳侍,又有功勞,為何才授了如此小的官職?”
“稟陛下,劉弘基和李旭都是司庫督尉所舉薦,臣等未來得及詳細核實其才!”段文振偷偷地看了看自己麵前這位皇帝陛下,慢慢吞吞地答複。司庫督尉一職,被他無意間咬得很重。
劉弘基是何等老到之人,聽到君臣之間的對話,趕緊再度躬身,謙虛地推辭:“稟陛下,末將無德無能,護糧別將之職,已不堪用。請陛下暫留高位,以待真正英才。”
“哦!”楊廣楞了楞,自從繼位以來,他隻見過嫌自己官小的,從沒見過像劉弘基這般嫌官大難做的。略一沉吟,即已經明白其中道理,笑著擺擺手,說道:“唐公李淵替朕督糧半年,勞苦功高,按理也該升遷了。況且朕剛剛說過必不忘其功,當然不能自食其言。諸卿,你們看朕該以何職酬謝李卿之功?”
這句話雖是對眾人而問,實際上有回答權力的卻僅僅限在納言楊達和蘇威兩個位高權重的老臣身上。先前劉弘基無法再升官,兩位老臣已經知道是因為他直屬於李淵麾下的緣故。李淵為五品司倉督尉,劉弘基被他舉薦為從五品別將。如果劉弘基再升職而李淵不升,護糧軍的管理就會出現極大的混亂。想到這些,納言楊達出班,先衝皇帝行了一禮,然後大聲建議,“臣以為,唐公工於民事,勤於庶務,當補衛尉少卿之缺,總督懷遠、柳城、燕郡三地之糧!”
“老臣附議!”納言蘇威大聲附和。
衛尉少卿是個從四品的官,平時專門負責軍械、輜重的管理。李淵以此職總督三地糧草,這個建議不得不說是持重之言。楊廣想了想,隨即把兩個納言的建議接受下來,命人當場擬了聖旨,以督糧之功升遷司庫督尉李淵為衛尉少卿,總管東征大軍糧草。
聽到皇帝如此安排,李淵趕緊從武將的隊尾站出來,以軍禮謝恩。楊廣點了點頭,說了幾句嘉勉的話,然後命其歸班。接著,把目光又轉到劉弘基和李旭身上,笑著問道:“劉卿,朕這樣處置,你可敢接旨了麼?”
“末將願聽從陛下安排!”劉弘基趕緊抱拳施禮,大聲答應。
“段卿,依你之見,弘基該授何職?”楊廣輕輕笑了笑,側過頭去,向兵部尚書詢問。
“依照軍書上所報功勞,劉弘基先有獻馬之功,後又曾舍命護衛糧倉,擊退高句麗死士,累功可升為車騎督尉!”段文振很會揣摩皇帝心思,想了想,上前啟奏。
“其父劉升曾為刺史,素有賢名。賢臣之子,良將之資,車騎督尉未免過小,難酬功臣之後。不如擢為車騎將軍,實授正五品官爵,統領懷遠鎮護糧將士,卿看如何?”楊廣想了想,問道。
“臣以為,陛下處置十分得當!”段文振點頭稱是。
“見陛下如此善待賢臣之後,何人敢不效死力!”黃門侍郎裴矩出班表示讚成。他是這次討伐高句麗行動的倡導者,素來得皇帝陛下心意的。群臣見他出頭,亦紛紛表示讚成。車騎將軍和車騎都尉雖然都是五品武職,但權力大小有天壤之別。有人本不想阻礙,但想想劉弘基這個車騎將軍是皇帝親點的,用不了太久他的任免將不再由兵部左右,不由得把到了嘴邊的反對之言又吞了回去。
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劉弘基施禮,謝恩。雙手接過聖旨,跟在裴矩身後走上點將台,被領到了武將行列之末。
稍微抒展了心中鬱悶的李淵笑著側頭,給了劉弘基充滿善意的一瞥。劉弘基以目光相回,二人的眉毛同時挑了挑,心中滿足溢於言表。
將台之旁,此刻隻剩下了李旭一個人。失去了劉弘基這個向導,他未免有些手足無措起來。好在今天皇帝心情甚佳,不介意臣民犯些無知之過。仔細端詳了眼前這個皮膚略黑,塊頭實足的少年人,大隋皇帝楊廣和氣地問道:“朕聽人說,你曾領一百騎兵擊潰高句麗兩千死士,有這回事情麼?”